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卡扎菲的“綠寶書”:家喻戶曉人手一册

http://www.CRNTT.com   2011-10-03 07:22:04  


 
  生活在卡扎菲時代,利比亞作家似乎必須面臨選擇:“迷人先生”和“殺人上校”,你總得面對一個。

  卡扎菲真正展露自己“殺人上校”的一面,是在1973年。那年,卡扎菲在祖瓦拉發表了一番演說,呼告他的人民繼續“捍衛革命”——用伊斯蘭法規來取代法律;把共產主義者、穆斯林兄弟會和復興黨人趕出利比亞去;發動一場文化革命,把那些從西洋舶來的理論、思潮統統送回去。

  “大眾社會無明星”是這場文化革命中重要的一環。卡扎菲認為作家、藝術家應該無償地為社會思考和寫作,不應索取任何回報。為此,他安排安全部門來查禁各種民間文藝獎項,僅保留少數官方設置的文藝獎項。

  為了“捍衛革命”,卡扎菲對國內的出版業進行整頓,頒布了出版審查令,對每一部出版物進行重重地嚴密審核;對異見分子進行全國追捕。秘密警察無處不在,罪名被隨意羅織,許多人直至被判刑都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

  詩人格魯瑪.布可在1977年的一天被莫名奇妙地以“陰謀顛覆政府罪”抓捕。那時他正和十幾位青年作家圍坐一起討論文學。革命委員會的人突然降臨,將他們帶走。他被判處無期徒刑,十年後被特赦遠赴英倫,再未回國。法格海說,像這樣被莫名投獄的作家數不勝數:“他們的名單可以從班加西鋪到的黎波里:詩人薩利赫、他伊比,劇作家塞納夫、文學評論家米斯馬利……”

  幾年前,一個曾為卡扎菲工作過的年輕作家格札爾暴屍班加西郊區。被發現時,他的屍體已被損壞。這位作家年輕時供職於為卡扎菲做吹鼓手的革命媒體。法格海說,當格札爾意識到自己每天去宣傳的那些口號、革命術語有多麼虛偽的時候,他離開了報社,並在博客上批判那些自己曾經參與過的行為。對於卡扎菲和他的追隨者來說,這當然是不可容忍的。

  雖然政治氣壓從未緩和,1990年代初,年輕一代的文學家們還是尋來了新的突破,一部分人迎合出版審查的要求,不談禁忌;另一部分人則在國外進行大膽的創作。流亡作家馬他爾是其中一位。

  1970年,馬他爾出生在紐約。1979年,他的父親、當時的利比亞駐聯合國代表,被指控為反動革命政府成員,一家人隨後避難開羅。1990年,馬他爾的父親在利比亞和開羅安全機關的合力之下“神秘失蹤”,他的家人也因之流亡海外,至今21年。父親的遭遇對馬他爾的童年造成極大陰影,2006年,他半自傳體的小說《在人之國度》入圍曼布克小說獎。2011年,在反政府軍向著的黎波里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馬他爾根據父親真實經歷寫成的小說《失蹤的剖析》由企鵝出版社出版。

  從班加西燃起的革命火焰很快燃燒到了的黎波里,流亡作家、反對派作家們紛紛聲援。他們在班加西,在埃及,陸續成立了新的作家協會和記者、媒體人協會。流亡作家們正在等待重返利比亞的一刻。馬他爾對此感到激動:“反政府軍已經到達的黎波里,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和鮮血又重新奪回了自由,現在,我敢說,沒有誰比我們更渴望去保護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