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卡扎菲的“綠寶書”:家喻戶曉人手一册

http://www.CRNTT.com   2011-10-03 07:22:04  


 
“中國翻譯兄弟”

  《綠皮書》和卡扎菲“小說”的結集後來都在中國大陸出版。

  1982年,卡扎菲訪華,當時在外交部做翻譯的時延春陪同全程。時延春曾長期在阿拉伯國家從事外交工作,同阿拉法特、巴沙爾、穆巴拉克、薩達姆、巴沙爾等一批阿拉伯世界的風雲人物多有往來,卡扎菲也是其中之一。

  私下交流中,卡扎菲自稱為時延春的“領導人兄弟”。相談甚歡時,“領導人兄弟”送給他的“翻譯兄弟”一套阿拉伯文的《綠皮書》,並且簽上大名,請時延春“好好研究”。

  沒過多久,利比亞大使館找到時延春,請他幫忙翻譯《綠皮書》,並聯繫此書在中國的出版。當時時延春正在國外訪問,便將工作移交給國內的同事。外交部翻譯室的幾位阿拉伯語翻譯專家分工合作,很快譯完了三卷本六萬字的《綠皮書》。出版工作則由外交部轄下的世界知識出版社完成。

  作為利比亞國內一個官方出版機構,世界綠皮書研究中心“不差錢”,所以從翻譯,到編輯、到出版,一切都按高標準完成。“高標準”作業的一個有力證據是:在利比亞,《綠皮書》僅以軟皮書的裝幀發行;而在中國,三卷《綠皮書》都是硬皮精裝。

  後來上市的1984年版《綠皮書》上,除了注明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外,沒有任何關於中國翻譯、編輯方面的信息。這也是花了錢的世界綠皮書研究中心的要求:突出卡扎菲,淡化其他。這未嘗不是合了中國編輯和翻譯們的心意——“老實說,我們當初對《綠皮書》都是有些看法的。”時延春說。

  1999年,由於阿拉伯版《綠皮書》的增訂,世界知識出版社重版了中文版的《綠皮書》——也是利比亞人埋單。

  世界綠皮書研究中心想推往世界的不僅僅是《綠皮書》。2001年,長江文藝出版社社長周百義張羅出版卡扎菲小說的時候,他們一樣傾囊相助。

  周百義出版《卡扎菲小說選》,是緣於法格海的引薦。此前長江文藝剛出版了法格海的小說《一個女人照亮的隧道》,譯者是武漢大學教授李榮建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李琛研究員。在新書交流會上,法格海向大家提起了卡扎菲寫小說的事。周百義當即請李榮建幫忙聯繫此書版權。

  經過利比亞方面的嚴格審核與授權後,李榮建用業餘時間翻譯了這本卡扎菲作品集,並請北大教授仲躋昆進行校對,利比亞方面對譯本沒提出任何意見,因為“都不怎麼懂中文”。

  在北京,周百義發現和利比亞大使館難以溝通。大使館堅持要求書名、封面與利比亞版本保持一致,因為那是“利比亞最高領導人卡扎菲上校”的作品。這讓周百義十分苦惱:“按照原來的小說名——《鄉村啊鄉村大地啊大地宇航員自殺以及其它小說》,圖書館編目都沒法編。更何況也根本不符合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雖然再三和利比亞大使館磋商,卻完全不能撼動他們固執的腦袋。

  並非只有中國遇到這個情況,在英國,這本小說出版的時候採用了一個明顯折中的名字——《逃往火獄及其它》。

  回出版社,周百義找人設計了兩個封面,一個完全按照利比亞方面的要求,把幾篇小說的名字放大字號全部擺上封面,“忽悠他們”;另一個起名《卡扎菲小說選》,具體小說篇目用小字附在下面。印刷的時候,第一個版本印了一二百册,全部給了大使館;第二個版本印了5000册,推向市場銷售——當然,也賣得不好。“後來清庫的時候,那些書全部銷毀了。”周百義想起來稍稍覺得有些可惜——卡扎菲政權倒台後,這本書一度在舊書網上售價180元。

  綠皮書研究中心的業務顯然是多元的。從2007年起,李榮建帶頭的武漢大學阿拉伯研究中心和世界綠皮書研究中心有過三年的合作,其中一項,就是2007年4月召開的“卡扎菲思想學術研討會”。

  如果不是2011年8月反政府軍攻進的黎波里,“卡扎菲思想學術研討會”也許不會為人矚目;《卡扎菲小說選》也不會洛陽紙貴;《綠皮書》則更可能被當作一本環境保護手册——雖然揮金如土,“世界綠皮書研究中心”還是沒能把領袖的思想和文學成功地推銷給世界。

  但在二十年前那本小册子裡,卡扎菲確實曾經寫過一個好故事。二十年後,他正如自己曾經料想的那樣,逃往了“火獄”——一個不需要國際護照的地方。

  南方周末記者 朱曉佳 實習生 鐘瑜婷 李倩 2011年09月30日12:5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