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袁偉時:辛亥革命與百年憲政

http://www.CRNTT.com   2011-10-07 10:14:50  


 
段祺瑞為了挽救共和制度煞費苦心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國民黨跟共產黨聯手利用學生一再破壞(我講歷史沒有辦法,假如有得罪各位的地方敬請原諒)。3.18事件跟你們所了解的不同,其實有些歷史學家做了很好的研究。3.18事件大沽口要中國軍隊撤出,這是怎麼回事?張作霖的海軍艦隊就是在那個時候要跟直系的力量聯合起來,利用海軍運一些武器上來。反對他的力量國民軍方面就開炮打。本來是內爭,但這違反了條約,當時這個地區本來是不准設防的,要保障自由通航。你可以說這是不平等條約,但按照條約、歷史事實就是這樣。國民黨和共產黨其實多數是書生,國民黨是左派,他們聯手發動要打倒帝國主義侵略,要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鼓動這個,然後開會示威,利用、調動大家的民族感情反對帝國主義。明明是內爭,扯到反帝,而且要立即收回一切,這現實嗎?加上當時外交談判已經談好了,這個問題本來可以通過外交談判解決,國民軍方面的馮玉祥(這個人顛三倒四,歷史上很關鍵的時刻他就倒,哪一方面投機能夠撈到好處就幹),本來達成協議,可以和平解決,他卻不,就要破壞,這是一方面。

  另外,段祺瑞為了挽救共和制度煞費苦心,他在1924年11月,當各方面力量聯合,包括馮玉祥起作用,將曹錕趕下台以後,各方面邀請他出來組織臨時政府,就任臨時執政,總統總理都由他一人擔任,是過渡性的。段祺瑞有一個宏偉很正確的計劃,首先要開一個憲善後會議,邀請各方面的代表參加,怎麼樣收拾這個殘局,挽救辛亥革命成果。跟段祺瑞結盟的孫中山也到了北京,但他不喜歡在段祺瑞支配下在使國內會恢複和平,穩定下來,就節外生枝,提出一些問題,第一,這個會議代表性不夠,沒有民衆團體的代表參加。段祺瑞立即接受,說原有的規定已發出去,要大修改難,我接受你的意見,由各省議會選出代表補充這個不足,另外要各省商會、教育會等都派出代表都參加,但是作為咨詢直選性質的參與,他們的一些意見可以接受。政治是妥協的,為什麼不能夠用這個方式解決?在計劃里,這個善憲後會議要討論召開一個國民代表會議,效仿美國的費城會議,制訂一個憲法來建設我們的國家。這不是很好嗎?孫中山說不行,要召開國民大會。全國四萬萬人開大會根本不可能。段祺瑞用詞對漢語的理解比較准確,叫國民代表會議,孫中山的漢語好像沒有認真學,叫國民大會,其實完全是字面之爭。但就是不行,然後就說是帝國主義的走狗等,問題是有真憑實據嗎?在段祺瑞的執政下,剛才講到關稅要收回來,司法主權要收回來,想辦法建設一個美國式的國家,藍圖都出來了,卻由於孫中山等人的搗亂全部變為泡影,以後辛亥革命的成果就沒有辦法。3.18事件段祺瑞其實不在現場,他的衛隊開槍殺死一批人,這個非常痛心。段祺瑞採取的措施是,一方面說這是國民黨一些人在搗亂,要通緝那些人,除此外他說學生是無辜的,要撫恤,發表了撫恤令,但有些人講段祺瑞為死者跪下來懺悔從此吃齋,這是不可靠的,是野史,這個傳聞我證明是假的。其實,北洋派里有一些人有遠見,想挽救辛亥革命成果,但失敗了。沒辦法。

  辛亥革命為什麼會失敗?就是由於各方面的力量沒有轉化,特別與作為國家革命組織的國民黨沒有完成由革命黨向民主政黨轉化,沒有選擇走民主法治的道路有絕大關系。我講的就是這些,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謝謝!

  張千帆:感謝袁老的精彩講座,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和歷史教科書截然不同的版本,而且給我留下了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今天袁老沒有涉及辛亥革命以來的司法成就,這可能是辛亥革命比較重要的成就;但您寫過文章,探討宋教仁被刺殺以後的司法處理,當時上海的地方檢察院曾經發傳票給在任的國務總理,我記得您將此次事件譽為“二十世紀中國司法空前絕後的大事”;這在今天來看是不可想象的,反過來也映襯著百年司法制度的發展,發展到今天是何其的悲哀。

  下面請一位法學家探討一下中國司法改革的前景,有請中國憲法學會副會長、《法學》月刊主編、華東政法學院童之偉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