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伊朗核問題進入“裂變”的前夜

http://www.CRNTT.com   2011-11-09 10:09:39  


 
  理論上,“馬上”阻止一個“即將”發生的危險,不採用非常手段是不行的。2010年關於伊核問題的安理會第1929號決議,雖被稱為“史上最嚴厲”,但也只屬於外部“禁運”範圍的制裁,並不能實質性阻礙伊朗國內的核研發活動。安理會在第1929號決議基礎上再出台更嚴厲的“禁運”空間,已經很小,假如俄羅斯等國並不積極,國際社會就勢必考慮武力解決的替代手法。

  對以色列而言,僅憑內賈德“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這句威脅,就具備了“先發制人”自衛打擊的借口,而合理性僅止於破壞有可能打擊以色列的伊朗軍事力量,並不在於侵略。

  對美國來說,一場有限度的“突襲”不能完全滿足其戰略需求,所以,很有可能以色列打頭陣“空襲”,美英則可以做第二波大規模軍事進入,並改變伊朗政權。從伊拉克、科威特、波斯灣、土耳其到阿富汗,事實上美國早就做好了包圍伊朗的部署,缺的只是發動打擊的借口。美國打伊拉克時憑的是事後不靠譜的“中情局的確鑿情報”,國際法上有漏洞,如果這次憑國際原子能機構“確鑿的報告”,理由似乎更加“充分”。

  當然,戰爭信號不等於戰爭,國際上依然存在和平斡旋的空間。即便美國動武,也需要國會授權、動員準備、說服國內反戰力量。而伊朗也曾有過關鍵時刻改變立場、接受核查的過去。不過,籠罩在波斯灣上空的戰爭陰雲,確已非常嚴重。

  而本質上,伊朗問題事關全球性石油市場,全球40%以上的石油運輸都要經霍爾木茲海峽。戰事一旦爆發,將直接影響石油供給。面對危局,國際社會應早做準備。(來源:2011年11月09日08:06新京報) 

相關鏈接:以色列總統稱以對伊朗動武可能性增加

  2011年11月07日08:44 新華網 

  伊朗外交部長、原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阿裡.阿克巴爾.薩利希5日說,國際原子能機構即將公開的伊核問題最新報告純屬捏造。

  同一天,以色列總統希蒙.佩雷斯說,以色列和其他國家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增加。

  批不實

  薩利希5日指責國際原子能機構屈服於美方壓力而指責伊朗,強調伊朗核項目出於民用目的。

  他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召開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伊朗已經對這份長117頁的報告作出回應。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說,這些是偽造的內容。”

  薩利希批評國際原子能機構違背中立原則,偏聽偏信美國情報界的說法。

  “美國曾經提交類似文件,即‘尼日爾醜聞’,”薩利希說,“這些文件成為他們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借口。成千上萬無辜者喪生後,這份文件才被發現並不屬實。”

  薩利希所說的“尼日爾醜聞”,是指美國政府以所獲情報為依據,公開宣稱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政權擁有或正在尋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企圖從尼日爾購買鈾餅,以此爭取美國、英國以及“盟國”民眾的支持。美國2003年3月20日發動伊拉克戰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