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遇冷的《中華民國史》

http://www.CRNTT.com   2011-11-10 14:44:20  


 
顛覆性觀點並不顛覆

  《中華民國史》出版後,民間認為很多事件和人物具有“顛覆性”觀點。

  比如書中承認國民黨是當時的合法政權。其在抗戰正面戰場的作為在篇幅上大於敵後戰場。從《中華民國史》第9卷(1937-1941)的目錄來看,第二章《抗戰爆發初期的對日作戰》、第四章《正面戰場的繼續作戰》和第六章《相持階段的正面戰場》除個別小節穿插了中國共產黨敵後戰場的戰事外,用了約140頁篇幅講述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的作用。

  專門講述敵後戰場的除了第七章《相持階段的敵後戰場》39頁篇幅外,在第二章中有20餘頁篇幅的專節《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推進與華北敵後戰場的開辟》。

  吳景平說,在這本書中,他們對地方勢力在抗日上給予了正面評價。“在平時大家提起地方勢力,想起的都是割據啊,軍閥啊。”吳景平說,但實際上,在抗日戰爭期間,這些地方勢力在抵禦外敵時,大多聽從國民政府的指揮。

  而對一直在中小學教科書中被描繪成“劊子手”的“軍統”,學者們在他們打擊漢奸、收集情報方面的工作,也給予了正面評價。

  “許多讀者看到這套書後會覺得跟他們以前了解的歷史有差距,有許多‘顛覆性’觀點,跟傳統論述不一致。”金以林說,實際上,並不是這套書顛覆了很多觀點,而是它吸收了這二三十年學界研究的成果。

  民間之所以覺得書中顛覆性觀點頗多,那是因為學術研究與學術普及有時間差,特別是歷史教育與歷史研究的目的並不完全一致。相對於中國古代史來講,教學目的是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了解歷史。相對於近代史,特別是民國史,帶有一定的政治教育意義。

  金以林舉例,比如說“軍統”,傳統觀點就是認為這是一個無惡不作的特務機構。對這一點我們並不否認,特別是在抗戰勝利之後,“軍統”主要工作就是打擊中共和社會進步力量。但是,軍統在抗戰期間打擊漢奸,搜集情況包括建立中美合作所,交換遠東軍事情報等,也作了許多有利於民族和國家的事。但我們往往一談到中美合作所,想到就是重慶渣滓洞。這正好說明民國史研究還很不足,更需要進一步加強,同時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時代,在實事求是地進行學術研究的同時,還要關注到學術普及工作。

全套民國史台灣遇冷

  缺憾並不是沒有。

  編寫者們最遺憾的就是,這套書只涉及了傳統的政治、軍事、民主這些主流問題,而對社會、文化甚至經濟的研究則基本沒有涉及。但更讓編寫者們失落的是,相比其1981年的第一卷出版時台灣的激烈反應,這一次全套的《中華民國史》台灣並不買賬。

  2011年,《中華民國史》在台灣順利出版,金以林接到了台灣記者的電話。記者在電話中開口質問:“我們中華民國還在呢,你們就給我們寫歷史了,這是否違背‘九二共識’,怎麼解釋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金以林只好三番五次地解釋說,這是民間修史,並不是官方行為。

  實際上,這套書在台灣公眾反應平淡,學界連一篇討論文章也看不到。在大陸學者看來,這並不是台灣學者不關注這套書的出版。

  “主要是在這套書的最後一句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意味著中華民國的結束’。”吳景平說,這句話最後是誰加上去的,怎麼通過討論的,他們並不清楚。但台灣學者非常介意這句話,基本都向他表示過不滿。在他看來,台灣學者不願意參加討論,正是因為這句話的原因。因為一旦要進行討論,就意味著承認這套書,因此,台灣學者即使讀過,也不願意著文討論。

  “最後一句留了這麼一個尾巴,畢竟太官方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