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金融處於綜合平衡關鍵交匯點

http://www.CRNTT.com   2011-12-01 08:43:04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訊/站在2011年的尾聲,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定言:世界進入了新的危險期。更為甚者斷言:歐債危機進入了高危區和“生命危險期”。處在這樣的節點上,各國都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全球金融處於綜合平衡的關鍵性交匯點,如果這個交匯點的平衡能維持下去,那麼全球經濟就能走向復甦;如果平衡無法維持,全球經濟將陷入不可收拾甚至難以挽回的局面。

  2011:全球金融領導力

  上海金融報發表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文章表示,困局全球國際金融中心的動蕩,嚴重挑戰著發達國家的金融統禦力和新興國家的經濟引導力。2011年全球金融中心似乎出現這樣一種特別的現象:在歐美,金融中心的交易日益萎縮、信心越來越弱、矛盾越來越尖銳、衝突越來越難以協調。而在亞洲特別是中國,以金融中心定位的城市有增無減、信心有升無降,但面臨困難的艱巨性與複雜性也與日俱增。可以說,2011年是全球國際金融中心最為困難、最為混亂、最難掌控的一年。全球金融領導力的困局呈現“無權威、無戰略、無英雄”的狀態。

  全球金融三大戰略區域的領導統禦得到了空前的演繹。首先是循環於崛起與衰落之間的美式領導力:在美洲,紐約作為世界頭號國際金融中心,其全球交易市場的核心地位已經削弱。北美時區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的領軍地位已經動搖,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已經受到質疑。20%的高端金融人才離開了華爾街,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矛頭直指紐約金融中心。但美國人傾向於替換和雙贏的領導特質,使其在全球背景下的繁榮與權力能在膨脹與收縮之間反覆、在崛起與衰落之間徘徊。

  其次是輪換於政客與技術官僚之間的歐洲領導力:歐債危機本質上是歐盟領導的危機,在歐盟,遭受債務危機侵襲的愛爾蘭、葡萄牙、希臘、意大利、西班牙,從今年3月至11月,這五國領導層均由政黨政客輪換為技術官僚。原先政客只說不做、顧局部無全局的領導風格,正在被技術官僚務實的領導風格所取代,然而技術官僚缺乏政黨支持的局面也令人擔憂。本來有希望挑戰美國地位的第二時區金融中心,已經自身難保;以德法為主的歐洲各國領導人長期建立與鞏固的歐元地位,面臨分崩離析的危情。

  第三是交替於經濟動力與合作阻力之間的亞洲領導力:東京、新加坡、香港、上海、孟買、首爾、吉隆坡,以及利益範圍劃入亞洲的悉尼和太平洋盆地的洛杉磯,均可歸屬於亞太金融中心。這些國際金融中心所在的新興經濟體,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美日同盟、東盟加中日韓集團、以及近期美國、俄羅斯的西進與東進,均將各自金融訴求納入區域競爭,使得利益與貨幣離散的亞洲時區始終交替於經濟動力和合作阻力的渾水之中。

  世界金融中心首次出現這樣的現象,即金融中心動蕩集中發生在所有發達的經濟體;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的金融中心則相對較少地受到歐美金融危機的影響,目前呈現健康穩定的狀態。這與上世紀的債務危機和貨幣危機大多發生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而歐美金融中心置身度外形成鮮明的對比。

  2011年全球金融中心的困局告訴我們,領導統禦力已超越匯率利率政策,成為金融中心發展的首要因素。

  金融海嘯以來,歐美金融中心的領導力在削弱的同時,新興經濟體金融中心的領導力統禦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儘管如此,在法制環境和綜合實力相關指標中,發達經濟體的金融中心仍處於領先地位。這在2006年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首創的六大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評價與排名中得到了印證:這份國內首例開展的對世界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評價報告公布,上海躋身全球國際金融中心的前六位排名(紐約、倫敦、東京、新加坡、香港、上海)之列。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