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校醫院:大學“毒瘤”

http://www.CRNTT.com   2011-12-13 11:10:32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天河學院醫療室外景。(新華社記者黃國保攝)
  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訊/近日,廣東21歲大學生何偉鋒猝死在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天河學院。據報道,何偉鋒死前曾被送往該校校醫院,卻經歷了校醫診斷失誤,氧氣罐無氧氣,撥打120延遲等一系列失誤。大學里的校醫院,長期處境尷尬備受質疑,甚至因醫療事故頻出有著“小西天”的惡名。

  ■ 醫不了人的校醫院

  醫護人員醫療水平普遍不高,河北省78所高校醫療機構中專科共占67.5%

  除了一些開設有醫學專業的高校外,多數高校的校醫院醫療水平普遍不高。中國青年報記者曾對江蘇多所高校進行調查發現,即便是一些很基本的醫療體檢,有的校醫院醫護人員都做不好。一份河北省高校醫療機構現狀的調查顯示,在河北省78所高校醫療機構中,具有專科和中專學歷的醫護人員分別占37.8%和29.7%,合計占67.5%;而年齡在50~60歲的中老年醫護人員比例也高達25.7%。

  目前,眾多的高校醫院日常接診範圍僅局限於感冒、發燒、腹瀉以及輕微的外傷和跌打損傷等常見病的治療。對於一般的疾病,醫生開藥基本都一樣,感冒無非就是板藍根、銀翹片,發炎則是開頭孢、小柴胡。在校醫院就診,很多學生教師更多的是直接拿藥,對病情稍有疑問就被建議去大醫院救治。“看病治療無須望聞問切,三包良藥管盡春夏秋冬”這句廣為流傳的打油詩正是目前高校醫療的最佳寫照。

  校醫院內設備落後,“除了藥什麼都沒有”

  除了醫護人員的水平讓人放不下心,校醫院內的設備也大多十分寒酸。在剛剛發生猝死案的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天河學院內,醫療室被隔成數間房,每個房子只有一張床,沒有氧氣罐。在廣州大學城建學院,校醫室面積約占一個小教室,設備只有基本的診療器和兩張枕墊床,全部的藥品設備還有四排針對感冒發燒和腸胃問題的藥品。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醫生在談到該校校醫院設備時,甚至說“我們這裡除了藥,其他什麼都沒有!”高校校醫院大多是在建校之初就隨之建成,但高校擴招後,相應的校醫院建設卻沒有跟上。

  無條件醫治還不能轉院,有學生病了不去校醫院寧可選擇“黑診所”

  由於學校顧慮醫療費支出,不得不在用藥標準、同意轉院上動心思,千方百計少開藥、少轉院,所以很容易出現誤診、漏診等情況。清華大學校醫院的轉院制度規定:“轉院一律先辦理轉診手續;本院無條件治療、檢查而必須轉院的,由負責治療的醫師提出轉院建議,經科主任或指定的副主任醫師會診後,方能轉往合同醫院(北醫三院);轉非合同醫院需先由校醫院轉診至合同醫院(北醫三院),由其開具轉診證明後,再經校醫院相關科室醫生開轉院申請單,報主管院長審批。這樣如果沒有校醫院的轉院單,去其他醫院檢查,學生要自己承擔費用。”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東東認為,我國高校醫院服務的人群很有局限性,在硬件、軟件、經費、人才等諸多方面都處於尷尬境地。早在2001年11月,清華大學的一個學生社團就做過一個問卷調查,題為“同學眼中的校醫院”。在去過校醫院的276人中,對校醫院不滿意者達到160人,占到了總數的57.97%,對校醫院醫務人員醫術水平的評價也普遍較低,認為不太好和很差的加起來占到了51.81%。《信息時報》也曾做過一份調查顯示,四成大學生有病不願去校醫院治。很多學生生了病,寧可選擇“黑診所”。今年9月份,蘭州高校周邊一些曾被多次取締的黑診所又開始接診營業。如果沒有足夠的客流和豐厚的利潤,也不會有人冒刑拘風險開黑診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