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提高調控效果須深化體制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2-01-16 08:53:54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訊/中國自1992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先後經歷了1993年以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為目標的宏觀調控,1998年以擴大內需為主的宏觀調控,2003年控制投資過快增長的宏觀調控,2008年上半年防止經濟增長由過快轉向過熱、防止物價上漲轉變為全面通貨膨脹的宏觀調控和下半年擴大內需的宏觀調控,2011年抑制通貨膨脹的宏觀調控。

  經濟參考報刊登時評人孫劍文章分析,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目的是熨平經濟周期,避免宏觀經濟運行的大起大落;但回顧歷次宏觀調控,可以看出調控政策在駕馭經濟運行時往往難遂人願。

  以2003年為例,在應對開始的新一輪投資高潮時,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等經濟手段並未發揮應有的作用。2003年4月,人民銀行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開始釋放緊縮信貸的信號,但投資並未因調控而減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2004年1至2月份同比仍高達53%,最終不得不借助行政手段查處“江蘇鐵本”才將過度投資抑制住。

  再以2011年為例,當國家將抑制通貨膨脹列為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後,人民銀行通過連續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三次提高存貸款利率回收流動性,通貨膨脹雖有所回落,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日漸凸顯,大量中小企業陷入困境,有的甚至瀕臨倒閉,這將對未來的經濟增長構成嚴重威脅。顯然,調控績效偏離了調控的目標。

  文章表示,那麼,宏觀調控應該如何實施呢?首先要把握經濟運行規律,提高宏觀調控績效首先要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由於體制不完善,市場主體對經濟調節手段不敏感,市場機制在調節經濟運行中的作用就會受限,往往需要借助計劃手段才能達到目標。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