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奪島圈海開場的日本海洋擴張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2-02-10 12:04:44  


 
命名為“圈海”活動一環

  日本的離島命名工作,其實並非單純的文字遊戲,而是:一是要借它來重新宣誓主權;二則利用它進行圈海活動。國際海洋法中,“先占原則”是重要的依據。最先的發現者當然有權為它命名,有了名字更可以證明是你的島嶼。

  但日本這次既非發現了“新大陸”(新海洋),更非有新島嶼從海底隆起,卻心血來潮為昔日不受重視的無人離島一一命名,說明它有危機感、焦躁症。原因是要滿足國際海洋法的條件,以確保日本要求的“專屬(海洋)經濟區”是合法的。自日本2007年通過《海洋基本法》,決心推展“新海洋立國”大戰略,發展成為“世界海洋大國”以來,海洋調查、離島“法制化”等工作跟著展開。

  日本列島,除了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以及沖繩本島之外,周邊分布的離島就有6800 餘座,絕大多數為無人島,而且有部分島嶼至今未被命名。這次日本政府認定,其中99座島嶼可作為“日本專屬經濟區”的基點,才受到了日本政府的特別重視。

  由於這99座島嶼中至少有49座尚未命名,日本政府遂從2010年開始,先完成了10座離島的命名工作,這次再宣布39座島嶼的命名,基本也就完成了劃定日本“專屬經濟區”所需基點的籌備工作。 

晉升為世界第6大國

  日本所以傾全力於開拓海洋戰略,要實現“海洋立國”目標,是因為日本陸地國土面積只有3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61位,但如果加上“專屬經濟區”等管理海域,總面積將約為447萬平方公里,將晉升為世界第6位。除了有海洋資源,一般海產,水下礦產和油氣田,到時日本確實可成為“大國”。

  但是,日本的不擇手段、一廂情願做法又使人心寒。例如,日本將一些珊瑚礁,如衝鳥礁也濫竽充數稱為“衝鳥島”,當一個基點的島嶼,圈占為“專屬經濟區”,明顯又違反了國際海洋法的劃分原則。

  再有,日本這次將附屬於釣魚島的3座小島,越俎代庖分別命名為“北西小島”、“北小島”、“北東小島”,而位於另一個方位的1座小島也命名為“北小島”,很明顯這又是明目張膽的“奪島”行為。

  中國的釣魚島,台灣也稱“釣魚台”,曾經是台灣省管轄的一批離島。1900年被日本稱為“尖閣諸島”。但有諸多歷史文獻記載,它早在500年前已經屬於中國。從1372年起,中國册封使出使“琉球王國”(沖繩被日本吞並前的國名)時便把它當航標,並在1403年的《順風相送》一書中有“釣魚嶼”的記載。“島嶼”的稱呼是中國特有的,日本從來不用“嶼”來取島名。

  中國外交部曾在1971年12月發表聲明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是台灣的附屬島嶼。它與台灣一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日本為了“圈海”而“奪島”,顯然是不智的行為,何況日本與俄羅斯有“北方四島”之爭,與韓國又有“獨島”/“竹島”之爭。日本更無視與中國的“1972 年共識”,硬不願放棄擴張時期侵占得來的土地,這將很難與亞洲鄰國重新和解,建立睦鄰關係。(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2-02-0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