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全民免費醫療:並非理所當然

http://www.CRNTT.com   2012-03-28 11:38:54  


 
  德國社會保險模式:通過保險籌資,社會統一承擔醫療費用

  所謂社會保險模式,是指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體系分離,雇主和雇員向作為第三方的醫療保險機構繳費,保險機構與醫療機構(公立、私立都可以)簽約以提供服務,不能參保者才由政府提供醫療服務。這種醫保模式以德國為代表,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都實行這種醫保模式。

  在此模式下,政事分開使得衛生管理機構處於比較超然的地位,從而可以制定出符合社會利益的政策,並可以根據實際的運行情況進行適度的調控;醫療保險基金的利用較為合理,浪費和濫用的現象較少;這一制度保障充分、調動了社會各方財力、設計精密、政府的負擔不重。

  然而,這種模式下法定醫療保險往往負擔過重,醫療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越來越成問題。

  美國商業保險模式: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

  作為自由資本主義的典型代表,美國在醫保方面長期實行以商業保險為主,以政府、社會保障為輔的模式。商業醫療保險是指將醫療保險作為一種特殊商品,按市場法則自由經營。在醫療保險市場上,賣方是盈利或非盈利的醫療保險公司;買方既可以是企業、社會團體,也可以是政府或個人。商業醫療保險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參保者個人及其雇主繳納的保險費,政府財政一般不出資或補貼。

  商業保險的優點是參保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獲得高質量、有效率的醫療服務。但這種主要依靠市場機制調節的制度很難保證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這種制度往往拒絕接受健康條件差、收入低的居民的投保,公平性存在缺陷。正因如此,修改醫保模式一直是美國政壇的熱點話題。

  作為對公平性的補救,美國的醫院奉行救死扶傷的原則,不論發生什麼情況,救人為先。如有急診,只要打一個電話,救護車就會呼嘯而至,然後由急救人員把病人用救護車送到急診室搶救。搶救完後,如果病人沒有辦保險,又交不起錢,只能由醫療機構負擔。

  新加坡醫療儲蓄模式:“積穀防饑”,醫療服務好壞取決於自己

  還有一種模式是新加坡為代表的醫療儲蓄模式。這是強制儲蓄保險的一種形式,通過立法強制勞動者或勞資雙方繳費,以雇員的名義建立保健儲蓄帳戶,用於支付個人及家庭成員的醫療費用。這種模式屬於公積金制度的一個部分。

  新加坡模式的實質是“積穀防饑”,在青壯年儲錢換取晚年享受好的醫療服務和生活質量。這種模式不用或較少負擔他人的醫療成本,自己賺的錢用於自己的治療,有較好的激勵性。但長期失業人士或是長期病號就幾乎沒有可能有足夠的儲蓄,而昂貴的自付額足以令窮人卻步,不能得到充分醫療服務。所以這種模式在世界上採用的並不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