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是什麼導致留守媽媽攜子自殺慘劇發生?

http://www.CRNTT.com   2012-04-04 11:00:01  


 
  在過去,威脅型的自殺、辯誣型的自殺、解脫型的自殺是農村婦女自殺的三種主要類型,威脅性的自殺是指以自殺相威脅,寄望於被人救活;辯誣型的自殺即“一死以證清白”;而解脫型的自殺主要是婦女為了擺脫家庭暴力和婆媳矛盾,唐成芳的自殺並不符合這三種動機。農村婦女自殺的具體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夫妻吵架或不和、與其他家庭成員不和、軀體疾病、經濟困難、親屬生病或死亡、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與家庭成員之外的人的矛盾、戀愛或婚姻問題、與生育有關的問題等等,而這些情況也基本沒有在唐成芳的家庭生活中發生,可見,唐成芳的自殺不應該看作一個農村婦女自殺的“典型事件”。

  折磨唐成芳的很可能是產後抑郁症

  究竟為什麼自殺?躺在重症監護室的唐成芳只告訴丈夫:“我想不開。”而據李合元說,2003年,他和唐成芳結婚,婚後一年他漸漸察覺妻子的情緒很不穩定,經常稱頭痛,有什麼不順她的意,就又哭又鬧。2004年,他曾為此帶妻子到大竹縣人民醫院檢查,不過並沒有檢查出頭痛的原因。醫生當時給她開了一瓶止痛片,哪知回家後,妻子將一整瓶止痛片服下,幸好及時送進醫院搶救,才保住了性命。唐成芳的嫂子也表示,她“平時還是很正常,只是她心情不好就會鬧脾氣,不愛和鄰居說話,喜歡悶在家里。”,但有時候,“只要誰不順她的意,她就耍橫,在地上打滾,又哭又鬧,用頭撞門”。

  人們有可能經常低估抑郁症在自殺行為中的重要性,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表明,精神疾病與障礙患者,尤其是長期重度抑郁症患者與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自殺人群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比例在發達國家高達90%至95%,而在我國農村,50%至70%的自殺人口同樣具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或障礙。

  唐成芳是一個80後母親,她生養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才20歲,她的很多同齡人這個時候甚至還沒有離開校園,她後來的表現也證明她不是一個心智比較成熟的女性,也未必在精神上做好了為人母的準備,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產後憂郁症的發生。加之其單獨居住,孩子數量較多,這注定其成為產後抑郁症的高危人群,而她的緊張、疑慮等情緒,以及對生活的絕望、傷害孩子或自殺的想法和行動,都符合產後憂郁症的特點。

  ■ 母親為何殺死自己的孩子?

  將子女看作自己的附屬品

  這一例自殺事件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唐成芳給自己的三個子女都喂食了烈性毒藥,如果我們熟讀新聞,甚至會發現這類“攜子自殺”的事件屢見不鮮,虎毒尚不食子,這些父母為何要殘殺自己的子女?

  在美國,殺人後自殺的人大多數是在殺死他們的配偶後自殺,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博士指出,在香港,至少50%以上的這種案件中有一名死者是兒童。統計表明,攜子自殺的行為主要發生在東亞地區,而台灣的攜子自殺率是亞洲最高的,台灣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的李宏文認為,主要的原因在於家庭成員之間的界限不明。在西方國家,殺人後自殺的案件中,用暴力的手段殺死孩子通常是一方家長向另一方進行報復的方式,但在亞洲地區,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跳樓或吸入煤氣自殺的慘劇卻更像是一種平和團圓的落幕方式。

  一項由香港大學和澳門大學組織的研究表明:家長們認為自己有權利為了不讓孩子們繼續受苦而殺掉他們的瘋狂想法很普遍,前香港立法委福利事務委員會會長張超雄博士說:“我們把孩子看做是我們的私有財產,亞裔文化觀決定了我們和自己的孩子,不是相互獨立的人,而是一體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