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大饑荒餓死幾千萬人 別拉著13億人陪葬

http://www.CRNTT.com   2012-05-06 10:06:16  


 
  黨中央,發號召,鋼鐵元帥升帳了。

  鋼鐵元帥坐了帳,各行各業把路讓。

  社員忙把鐵爐修,熟了莊稼沒人收。

  軍隊放下手中槍,營里營外忙煉鋼。

  商店轉業收鋼鐵,大中小學把門關。

  烏竹煙杆節連節,到處煉下的燒結鐵。

  第二首為“鋼鐵任務比天大”:

  紅嘴鸚,落了架,鋼鐵任務比天大。

  蘿蔔快了不洗泥,完不成任務拔白旗。

  一個蘿蔔兩頭切,工作隊下鄉收鋼鐵。

  拔了門扣收了鍋,線杆上退走了鐵陀螺。

  鐵火盆兒全砸了,杠頭上不搭鐵鏵了。

  發了白雨河不清,家家光剩幾苗針。

  拔了門扣難鎖門,家家用上了泥火盆。

  想要做飯沒有鍋,青石板上烙饃饃。

  這兩首民歌生動、形象、真實、具體地描述了全民煉鋼的情況和農民無奈的心情。

  與大煉鋼鐵相伴生的是大辦工業。當時的“工業”狀況是什麼樣子,萬青山書記在8月9日傳達臨夏會議精神時講:“現在看,建廠(場)數字共26963個,相當可觀,但投入生產的廠子和產值卻寥寥無幾,投入生產者占43%,產值完成了3.2%,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掛著空牌子,根本看不到廠子,甚至連住不下一個人的山神廟也掛上兩個廠的牌子,特別是對元帥工業——鋼鐵,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將近半年的時間過去了,沒有流出鐵水。”事實上,當時所謂的工業企業就是誰家的老太婆會掐草編,門上就掛個草帽廠牌子;誰家的男人會木匠,門上就掛上木器加工廠牌子;誰會石匠,門上就掛上石料加工廠牌子等。

  與大辦工業、大辦食堂同時興起的是所謂的“十化”,即兒童教育集體化,村村幼兒園,隊隊托兒所,95%的兒童要入園;縫紉機械化,社社要有縫紉廠,要供應70%以上的人的被服;醫療生育醫院、產院化,公社有醫院,社社有產院;家禽家畜飼養集體化,各隊都設立飼養股、場、室,社員私人牲畜入社集體飼養;吃飯食堂化,其標準是80%的人參加食堂,以規模在20戶左右的生產隊為宜;還有生產協作化,報酬工資化,文娛體育集體化,生產管理工廠化,居住規劃化等,不一而足。縣上還成立了“十化”辦公室,要求三天電話匯報一次,七天書面匯報一次。

  在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前提下,煉鋼鐵、辦農場、修水利、建立各種專業隊,樣樣都要平調生產隊的勞動力,而口糧則要生產隊來抬付。省地工作組西禮小組和西禮縣委1961年6月24日關於《西和公社鳳山生產隊情況調查》的“附件”《西和公社西和大隊鳳山生產隊平調情況調查》中提到,當時的西和公社從一個僅有146戶、533人的鳳山生產隊就以修紅嶺渠、西梁渠、岷郡渠、晚家峽水庫、太華水庫、修河堤,辦草關農場、山堡農場、皇城防風林帶、北關園田化、北關煉鐵廠以及大橋火石崖、大橋宋家溝、大橋硫磺廠、大橋蒿林寺煉鐵廠等15個項目上平調勞力339人次,26549個工日。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化化耗資化化用糧,本來就很低的糧食產量和收成,很落後的生產力水平,即被“化”為烏有了。豈能不發生饑荒和人口外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