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養老金體系改革如何避免錯誤

http://www.CRNTT.com   2012-06-07 08:05:32  


 
  文章提出:1.繼續大力提高其資產規模;

  2.堅持“安全第一”的理念。部分評論人士建議增加股票所占比例,股票已占該基金總資產的34%。繼續堅持“安全第一”的理念可能會意味著將股票所占比例保持在現有水平;

  3.推廣廣東地方養老金基金並入獨立投資機構的經驗,其將1000億元資產交由NSSF來管理。此種合併過程可能會提高地方養老金基金的回報,並未增加風險的同時也可能會產生規模效益;

  4.在未喪失風險控制的前提下,擴大對值得關注的其他投資機會(如私募股權和對衝基金)的依賴,但這將產生成本。不過公認的是,在投資組合中增加其他投資可能會提高效率。

  5.關注宏觀與社會因素,改革應當通過財政舉措來完成以降低過高的預防性儲蓄水平以及對與城市化相關的凝聚力下降的現象進行補償;

  6.支持私有養老基金體系的發展,但要採取平穩和不激進的方式,這意味著嚴格控制其投資政策,偏向保守的策略以保護居民儲蓄。外國參與者的加入可能是讓私有養老金基金行業加速成熟的途徑;

  7.對與私有養老金計劃有關的全部私有化過程應由居民保護機構進行規管和監控。2012年4月NSRC已建立一個“投資者保護機構”。此舉方向正確,但該機構應被賦予足夠大的權力和足夠多的資源;

  8.由於農村地區的養老金不及年長者收入的5%,改革需要對農村地區的覆蓋方面付出更大努力。這將減少這些地區老年人仍要工作的嚴峻問題,並使保健支出下降。它將緩解老年人更依賴家庭凝聚力的脆弱性,並因此受益於對此依賴日益弱化的影響;

  9.因此,養老金體系改革必然與政策改革有關,意味著鼓勵通過優惠稅收機制進行資金的代際轉移,以建立或強化無家庭支持人員的保障網絡,減少親屬方向轉移規模方面的稅收收入,減少居家照料老年親屬的個人的稅收收入;

  10.中國的預防性儲蓄水平更高:因此,養老金體系改革必然尋求方式將該流動性資源池轉向產生更高回報且能更好地免受通脹影響的投資。通脹與政府債券掛鈎可能是這樣做的一個不錯的方式:與存款利率相比,它將產生更高的利率,將保護免受通脹影響。政府可以用該資源池來提高社會保障,並由此減少預防性儲蓄,同時刺激增長;

  11.中國儲蓄率水平升高意味著個人責任度提高:這樣的事實應有利於促進固定供款體系,越快越好。實際上在低儲蓄率的背景下,政府在從固定收益金向固定供款計劃過渡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更多困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