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且看中國社保黑洞

http://www.CRNTT.com   2012-06-08 11:14:05  


 
  第二,債務短期化,投資長期化,造成期限錯配。目前地方政府債務多依賴銀行貸款,以短期債務為主。從目前來看,2010年底的10.7萬億元債務中,2011-2013年到期償還金額分別為26246.49億元、18402.48億元和12194.94億元,分別占債務餘額的24.49%、17.17%和11.37%。從這些債務形成的投資來看,均是一些基建項目,其中市政建設和交通運輸兩項合計占債務的61.6%,這些投資產生的現金流覆蓋期限長,年均現金流少,極易造成期限錯配。而隨著“十二五”期間中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經濟增長速度面臨放緩,部分運作不夠規範、償還能力不夠強的地方融資平台出現債務違約的可能性在加大,從而加大了政府的償還責任。


  第三,高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和銀行貸款,“綁架”房地產和銀行。在地方政府有責任償還的債務中,承諾用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的債務為2.55萬億元,占38%;在全部地方政府債務中,銀行貸款為8.47萬億元,占79.01%。在此背景下,在地方政府、房地產和銀行三個利益相關方之間,形成一個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中央宏觀調控難度增加。

  ■ 發揮國家資產負債表橋梁作用 構建全新宏觀調控體系

  從此次金融危機中,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有哪些啟發和借鑒呢?經濟政策有長短之分,短期的目標是通過宏觀調控實現經濟的穩定,長期的目標則是著眼於長期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的優化。著眼於長期來調控短期宏觀經濟,從而實現長短期的動態平衡是經濟政策所要追求的方向。

  而國家資產負債表恰恰是可以連接長期和短期的最有效工具。它揭示了部門間資產負債表的內在聯繫,從而可以考察金融風險在不同部門乃至國家之間的傳導途徑。

  從部門間資產負債相互轉化的角度來看,存在著從居民到政府,從非金融部門到金融機構再到政府的傳導鏈條。

  首先,居民部門資產負債情況的變化,特別是隨著人口老齡化到來而引起的居民部門儲蓄率的下降、負債率的上升,意味著原有的家庭養老模式可能無法支撐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從而需要向社會養老模式轉變,進而增加政府對社會養老支出、醫療保險支出等隱性債務負擔,居民部門負債率的上升將直接導致政府部門負債率的上升。

  其次,居民、企業部門的資產負債錯配以及國外部門的貨幣錯配將導致金融機構(銀行或中央銀行)的錯配,進而演變為政府債務。例如,通過房地產價格變動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質量所產生的影響,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錯配傳導至銀行部門;企業資金的周轉困難和流動性緊張局面將使銀行不良貸款上升,進而引發其資產負債錯配;國外部門在外幣方面的期限錯配會導致展期風險,而本國經濟部門中以外幣計值的資產和負債不匹配可能導致資本流動的逆轉,從而導致中央銀行儲備資產的損失(這在新興市場貨幣危機中尤為普遍)。當政府為解決銀行的資產負債錯配或貨幣錯配而對其進行國有化時,也意味著政府支出的大幅上升,潛藏銀行債務危機向政府債務危機轉化的風險。

  國家資產負債管理將對宏觀經濟、社會政治產生影響。從國家資產負債管理的角度出發,我們對政府債務的考察不能僅看政府本身,而應將居民、企業、金融機構和國外部門等所有經濟部門納入一個統一的框架內加以考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