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學畢業典禮該是什麼樣?

http://www.CRNTT.com   2012-07-02 13:59:01  


 
  以前,中國人喜歡攀親戚、認老鄉,現在教育普及,念大學的人越來越多,認校友於是成了另一種時尚。據說,你與哈佛畢業生交談,三五句話,對方必定讓你知道他是哈佛畢業的,導師是誰,有哪些著名的同學。在中國,北京大學畢業生也被人家這麼嘲笑——特別喜歡將母校掛在嘴邊。

  不要將母校掛在嘴上

  不要將母校掛在嘴上,但不能不將母校放在心裡——你是名校畢業的,必須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畢業生走出校門,我都會叮囑兩句:第一,到了工作崗位,看不順眼,可以提意見,但切忌動不動就說“我們北大如何如何”。你已不再生活在燕園,得努力適應新的環境。你的同事來自五湖四海,各大學爭強鬥勝,各有自己的一套。萬一你的上司只是中專畢業,或者念的是“二本”,你這麼傷人家的自尊心,以後的日子可怎麼過呀!越是名牌大學畢業的,越得學會誠懇待人,謙恭處世。在中國,“名校畢業”是很好的象徵資本,對你以後的發展非常有利。這也是很多人拼命考名校的原因。但這不必掛在嘴上,你的上司以及周圍的同事全都知道。反過來,你必須用事實證明,你的“名校畢業”不是浪得虛名。

  我想叮囑的第二句話是:不要將母校掛在嘴上,但不能不將母校放在心裡——你是名校畢業的,必須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不管是學士、碩士還是博士,念了四年、七年還是十年,說到底,只是給你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走出校園後,是否有出息,還得靠自己努力。“成功人士”為了回報母校,常說自己如何如何得益於母校老師的諄諄教誨。這話不能完全當真——否則,怎麼解釋同一班級,有的成功、有的不很成功、有的很不成功?

  什麼叫“成功”,各人看法不一。作為老師,也都立場及趣味迥異,有喜歡聰明的,有喜歡善良的,有喜歡聽話的,也有喜歡漂亮的。但好老師一般都尊重學生的選擇,當初因材施教,日後則欣賞同學們各盡其才,各得其所。

  大轉型的時代,隨時都有人掉隊,有人陷落,也有人飛黃騰達。比起北宋大儒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或者過去常掛在嘴邊、現在略顯生疏的“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我更看好“守住做人的底線”——這年頭,講究“道德底線”,要求並不低。

  比起高揚理想主義大旗,我更想談談技術性的“三知”——“知書”、“知恥”與“知足”。如果允許的話,再添上一條“知天命”。上大學不就是為了“求知”嗎?這“三知”很耐人尋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