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學畢業典禮該是什麼樣?

http://www.CRNTT.com   2012-07-02 13:59:01  


 
  我們都離不開大時代

  要警惕“過度自戀”,不斷反省自己走過的路,是否已經盡了力,留下多少遺憾,有沒有愧對這個時代?

  說過了沉重的,再說點輕鬆的。諸位走出校園後,何時“重歸蘇蓮托”呀?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首歌,傳唱很廣:“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麼美!”這是典型的八十年代風格,“理想”與“大話”齊飛。我們都知道,“光榮”不僅“屬於八十年代的新一輩”,也屬於每一代有為的年輕人。為什麼強調二十年後重相會?原因是,這首歌寫於1980年,二十年後,那就是2000年。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有個口號——到本世紀末,基本實現四個現代化。

  我想說的是:這麼多同學,“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實在有點太遲了。大學畢業時,我隨口說了句“十年後見”。為什麼是“十年”?我也搞不清楚,後來逐漸琢磨出來了。“五年”太短,山高水長,還沒見出分曉呢;三十年又太長,差不多快要退休了。“十年”不長不短,正合適。而且,以我的體會,畢業後第一個十年非常重要,上下求索,不斷拓展,確定自己的位置及奮鬥方向。十年後,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大體上已心裡有數,以後就是如何往前走的事了。

  再過幾天,我們這些77、78級大學生,也要白頭相聚,紀念畢業三十周年了。發言稿我還沒寫,但題目早有了,那就是《我們和我們的時代》。我想說的是,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歡笑與責任、激情與淚花、得意與失落。要警惕“過度自戀”,不斷反省自己走過的路,是否已經盡了力,留下多少遺憾,有沒有愧對這個時代?使用“時代”這樣的“大詞”,容易被敏感的年輕人譏諷;可我認定,“大詞”也自有其存在價值。

  你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其實離不開大時代。我們這代人——約略等於你們的父母輩,走過了九曲十八彎,因特殊緣故,“文革”結束後才上了大學,從很低很低的地方起步,一步深一步淺,三十年,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好不容易走到今天。好在基本上走的是上坡路,雖然很辛苦,但有期盼,因而也略有成就感。你們這一代,起點比我們高多了,也正因此,要一直往上走,比我們更吃力。三十年後,希望你們也舉行這樣的聚會,也能欣然告訴後來者,說你們活得很充實,因此,也很幸福。

  祝福大家。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主任,本文系作者在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畢業典禮上的主旨演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