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學畢業典禮該是什麼樣?

http://www.CRNTT.com   2012-07-02 13:59:01  


 
  “知書”、“知恥”、“知足”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也就是說,士大夫的無恥,乃整個時代墮落的表征。

  讀書人歷來講究“知書達理”。諸位即將畢業,還有點書生氣,估計還願意親近書本。但我知道,很多人畢業兩三年後,就不讀書了,忙於日常事務,或整天琢磨如何賺錢。前幾年我回廣州,老同學見面,說起某某人很痴、很傻,都畢業這麼多年了,還在讀書。說實話,那一瞬間,我心裡一涼——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怎麼能這麼說呢?可見,很多人早已遠離了書本。

  隨著科技發展,書本的形態各異,不一定非“手不釋卷”不可;但“知書”才能“達理”,那是永恒不變的。這裡先提個醒:要是有一天,你半夜驚醒,發現自己已經好久不讀書,而且沒有任何異常感覺時,那就證明你已經開始墮落了——不管從事什麼職業,也不管是貧還是富。不是說“讀書”這行為有多麼了不起,而是遠離書本本身,說明你已經滿足於現實與現世,不再苦苦追尋,不再奮力抗爭,也不再獨立思考了。

  第二,關於“知恥”。大家肯定記得《禮記.中庸》的話:“知恥近乎勇”。而明末清初大儒、那位主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先生,在《日知錄》中稱:“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也就是說,士大夫的無恥,乃整個時代墮落的表征。

  在這個充滿欲望的時代,我必須提醒大家,做人應“有所不為”。北大中文系77級同學聚會,我沒資格參加,因我本科是在中山大學念的;我妻子參加了,回來說了一句,讓我很感動。他們同學聚會,清點了好一陣子,很得意——三十年了,全班同學沒有一個人“進去”。這年頭,誘惑那麼多,77級大學生又身逢其時,占據那麼好的位子,居然沒有人因貪污受賄等罪名而入獄。如此“清白”,值得慶賀。

  諸位,今天落網而被法辦的貪官,有不少是名牌大學畢業的。所以,在清點同學中有多少人當大官、賺大錢、為母校贏得光榮的同時,也請向北大中文系77級學習,清點一下同學中是否有“進去”的。名校畢業生,能認認真真做人,清清白白處世,也很值得驕傲。

  第三,關於“知足”。有一回,北大中文系請老教授袁行霈先生給學生談學問與人生,袁老師說到什麼是“幸福”:你生而為人,而不是豬或狗,這是幸福;你長大成人,沒有夭折或大病纏身,這是幸福;你有足夠的智力與機遇,讀大學、而且念的是北大,這更是萬幸,應該學會感恩。他最後說到,生活在“偉大的時代”,那可能見仁見智;但袁先生演講的立意很好——長存感恩之心。感激父母,感激家鄉,感激老師與同學,感激這個時代。這麼說話,聽起來很“道德”、很“說教”,可隨著年齡增長,閱世日多,你會逐漸領悟這個道理。

  《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我之強調“知足”,不是功成名就後為避禍而採取的特殊策略,而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感恩”。在我看來,當下中國人,最大的心理隱患就在於怨毒太深,而感恩太少。

  本來還想添上一句“知天命”,怕被過度解讀,免了。孔夫子說“五十而知天命”,諸位還沒到“而立”之年,似乎不該說得那麼早。可我理解的“知天命”,是指洞察人生的局限性——才情不同、機遇不同、時代不同,再心高氣傲的人,你也必須明白,耕耘與收獲並不一定同步。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必須學會“盡人事而聽天命”,這樣,才能真的“知足”而“常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