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鄭永年:從教育哲學角度透視中國教育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7-10 10:11:47  


 
中國產業升級異常緩慢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了,中國的產業升級異常緩慢。東亞其它經濟體包括早期的日本和後來的“四小龍”(台灣、香港、新加坡和韓國)在其經濟發展過程的早期,每隔十來年就會有一次產業升級。中國儘管仍然處於工業化的早期,但在過去的三十來年還沒有明顯的產業升級。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仍然缺失自己的知識體系。無論在哪個知識領域,知識體系的缺失是顯然的。科學和工程方面,知識具有普世性,中國尚可借助於“輸入”的方式來填補。但也應當指出,這個普世的領域,中國並沒有做出很多的貢獻,中國在盡量輸入西方的知識,就是說,應用西方的技術。中國能否繼續這樣下去?這取決於西方是否願意繼續向中國輸出知識。西方對中國的知識輸出,無論是研究還是技術產品,正在施加越來越多的限制。在這個普世領域,中國也有一些創造,但其所創造出來的知識與中國社會所給予的大量的財力和人力的投入不成比例。

  更為嚴重的問題在社會科學領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社會科學研究群體,每年都在生產著不計其數的著作和文章,有效推動著中國出版業的發展。統計顯示,就出版作品的數量來說,中國出版業早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業。同時,也因為中國知識界毫不遲疑地接受了西方的研究“八股”(技術層面)方法,越來越多的學者能夠在西方雜誌期刊上發表論說。

  不過人們要問,這個龐大的社會科學群體在解釋中國嗎?大多數人所做的僅僅是尋找中國證據來論證西方理論。不難發現,大多論文都被冠以類似“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這樣的副標題。多少年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互相競爭的都是來自於西方的各種思想、意識和觀念。來自本土的思想、意識和觀念到今天為止還是空白。實際上,就連對中國傳統思想的論述例如儒學也已經嚴重西方化了,所謂的對中國的研究僅僅是用西方“八股”所做的再解釋罷了。缺失自己的知識體系對中國的文化和文明發展的負面影響正在日益展現出來。很顯然,知識體系是任何一個文明的主體和核心。在缺失這樣一個核心的情況下,何以有中國文明的復興呢?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中國文明正在復興。相反,文明衰落的症狀則到處可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