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維迎:因為政府管得少,中國經濟才沒有崩潰

http://www.CRNTT.com   2012-07-18 09:17:41  


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
  中評社北京7月18日訊/財經網日前登載知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的文章“因為政府管得少,中國經濟才沒有崩潰”,文章說,如果我們能早點開放醫療市場,允許民間資本自由進入,而不是保持國有醫院的壟斷地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絕不會如此嚴重;如果允許民間自由辦學校、辦大學,中國的教育質量絕不會如此低;如果我們能樹立憲法和法律的絕對權威,將政府的權力嚴格置於法律之下,絕不可能有那麼多野蠻拆遷事件發生;如果農民真正擁有土地的所有權,絕不可能有那麼多對農民土地的不公平掠奪;如果做企業是每個人的平等權利而不是政府以審批的形式賦予一部分人的特權,官商勾結絕不會如此普遍;如果公民有真正的選舉權和言論出版自由,官員的腐敗行為絕不可能如此肆無忌憚。因此,無論是為了未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還是為了解決我們面臨的種種社會矛盾,建立真正的和諧社會,我們必須繼續堅持市場化方向的改革,減少政府對資源的控制和對經濟的干預,建立真正的法治社會和民主政治。詳論如下:

  自1978年開啟的中國經濟改革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一方面,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及經濟高速增長,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選擇越來越多,自由也越來越多;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從改革前的第13位上升到現在的第2位,中國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越來越大,G2(兩國集團)成為國際流行詞匯,甚至有“全球領導力東移”的說法。

  另一方面,伴隨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也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尖銳,諸如收入分配不均、地區差異擴大、官場腐敗嚴重、醫療和教育不公平、生態環境惡化,等等,使得人們的不滿情緒不僅沒有隨生活條件的改善而減少,反而有所上升。

  與這兩種現象相對應,在如何評價過去的改革和指導未來的改革上,出現了兩種我不認同的思潮:中國模式論和改革失敗論。“中國模式論”者認為,中國的經濟奇跡來自獨特的“中國模式”,其基本特點是強大的政府干預和國有經濟主導,完全不同於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所走過的道路,不同於“華盛頓共識”所主張的自由競爭和私有企業制度。“改革失敗論”者認為,中國當前的社會矛盾是市場化導致的,是企業家造成的,30多年市場化的改革政策基本上是錯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