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未來10年 非洲將“走出非洲”

http://www.CRNTT.com   2012-08-13 10:23:59  


2008年12月,阿爾及爾南部,技術人員在一座天然氣工廠前。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正在改變非洲大陸。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訊/“被遺忘的大陸”,這是非洲給世人最普遍的印象。其富饒、神秘,但又貧窮、混亂,長久以來,“非洲的饑民”幾乎成為一個定式性的專有名詞。非洲貢獻給了世界《盧旺達飯店》、《最後的蘇格蘭王》、《血鑽》、《戰爭之王》等傑作的題材,也讓其中那些血腥、殘酷的情節凑成了這塊大陸的圖案。很多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甚至對這裡絕望,他們在做預測時,甚至無法給非洲預留位置,因為那裡似乎跟不上文明應有的節奏。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可能真的會發生改變,據世界銀行的報告,2011年撒哈拉以南地區國家經濟平均增長率高達4.9%,與經濟危機前的5%基本持平。除了南非(其GDP占該地區GDP總量1/3以上),該地區其他國家平均經濟增長率為5.9%,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過去10年中,非洲大陸的經濟產值已經翻了三倍,而未來1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目標是達到5%的增長率,成為發展速度僅次於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地區。如果這一切真的能夠實現,毫無疑問會是人類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壯舉,而非洲,也將“走出非洲”。

埃塞俄比亞饑荒不再

  2012年世界經濟論壇非洲會議,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這本身就意義非凡,埃塞俄比亞曾經是非洲上世紀幾次最著名饑荒的發生地。甚至為了紓解埃塞俄比亞的饑荒,還誕生了世界音樂史上的名曲—《天下一家WeAretheWorld》。

  很多人並不知道,現在埃塞俄比亞已經是非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根據該次會議公布的數據,埃塞俄比亞在2011至2015年間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8.1%,使其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排名第三的經濟體。2009年埃塞俄比亞的人均GNP已經達到了1549美元,男性的平均壽命增加到56歲,女性為60歲。而且考慮到埃塞俄比亞不是一個石油出口國,這個成就更加顯得突出。

  和主要非洲國家類似,埃塞俄比亞工業薄弱,其主要的經濟產品都是農業產品。埃塞俄比亞素有“東非水塔”之稱,有14條主要河流流經這裡,也擁有非洲最大的水資源儲備。咖啡發源於埃塞俄比亞,它是非洲最大的咖啡出產國,而國土面積並不是特別大的該國也可以列為世界十大牲畜出產國,同時它還是非洲第二大玉米產國。

  沒有什麼礦產資源的埃塞俄比亞能有這樣的成就很令人吃驚,政治上逐漸走向穩定或許才是亞的斯亞貝巴從餓殍遍地變成“腳手架上的城市”的主要原因。當年的大饑荒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錯誤的經濟政策和政治動蕩。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不久前在題為“非洲崛起”的封面文章中稱,非洲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果,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非洲終於實現了穩定,建立了像樣的政府。在非洲國家擺脫殖民枷鎖之後的30年裡,幾乎沒有一個國家通過選舉和平地更迭過政權或總統。然而,自從貝寧在1991年開啟了非洲大陸的先例之後,政權和平更迭已經在非洲發生了30多次。

  埃塞俄比亞依然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是它至少開了一個好頭:踏踏實實搞生產,沒有石油和黃金也能改善生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