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鄭劍:發展兩岸關係的八點建議

http://www.CRNTT.com   2012-08-19 00:21:22  


 
  六是經驗教訓豐富深刻,為發展兩岸關係積累了寶貴借鑒。

  兩岸關係的發展變化過程,也是經驗教訓的累積過程。過去的四年乃至更長時間,兩岸關係歷經島內政局和兩岸關係的重大變化,包括“台獨”分裂勢力干擾、島內政局動盪、兩岸民意認知差異、外部勢力插手等,跌宕起伏,波折不斷,其經驗教訓彌足珍貴。正反兩方面的實踐經驗,給了我們應對複雜情況的信心和借鏡。從這些經驗教訓中汲取養分,有助於攻堅克難,使兩岸關係更順利、更健康地發展。

  需要克服的困難和挑戰

  隨著兩岸關係發展進入深水區,需要克服的困難和挑戰勢必更多地浮出台面,考驗著兩岸的智慧和勇氣。

  1、“台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的干擾破壞。儘管“台獨”主張在島內正逐步失去市場,“‘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成為主流認知,但“台獨”分裂勢力仍有一定能量,還具備干擾破壞兩岸關係的較強能力,可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從選後一段時間看,“台獨”基本教義派仍不肯悔改、部分理性人士有所反思、骨幹力量傾向維持既有立場,伴隨而來的還有種種藏鋒守拙、伺機東山再起的韜晦之策,但每逢兩岸關係可能有所發展,特別是政治協商對話、經濟合作開放、交流交往拓展、軍事安全接觸等方面運作的風聲,即便是捕風捉影,他們仍立刻撕下反思的外衣,故態復萌,進行牽制干擾破壞。可見,“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仍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挑戰和破壞因素。正因為如此,大陸方面在選後新形勢下提出,要“鞏固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框架,努力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繼續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使台灣民眾真正認識到台灣和大陸不能對立和分割,維護兩岸關係繼續穩定發展的宏觀框架”。

  2、兩岸長期隔閡對立形成的對立思維慣性。1949年以來,兩岸之間一度長期處於隔絕對立狀態,造成強烈的敵意和對立心理。1980年代末兩岸交流交往逐步開放,但由於時間有限,特別是“台獨”分裂勢力挑撥離間、李登輝和民進黨20年推行的“台獨”和“去中國化”政策,極大延緩了兩岸間理解和互信的建立。立場決定觀念,觀念決定評判,兩岸在很多情況下不由自主地從政治對立角度判斷對方、從“別有用心”角度定位對方、從“防止上當”角度應對對方,制約了兩岸關係的順利發展。沒有強有力的撥亂反正,這樣的狀況還要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