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鄭劍:發展兩岸關係的八點建議

http://www.CRNTT.com   2012-08-19 00:21:22  


 
  3、島內政治對立格局和制衡制度的有力牽制。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台灣島內形成了截然對立的藍綠兩大陣營,不同陣營民眾想法不同、利益有別;有關政黨為一己之私刻意操弄民粹,有效固化了相互對立的民意格局。在不成熟的“民主政治”的運作下,當局施政內耗大、效率低,兩岸關係更是首當其衝。特別對新的政策施政,在野黨往往不分青紅皂白,一概反對;其所在陣營媒體爭相鼓噪,民眾盲目跟著政治人物和媒體指揮棒轉,形成較大掣肘力量。兩大陣營對立和脆弱的政治制度相互加持,直接牽制當局兩岸政策施政。

  4、兩岸對和平發展內涵與指向認知有所不同導致的瓶頸效應。大陸方面是希望通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加深雙方各階層的瞭解、理解、情感、認同和融合,兩岸政治關係隨之進展,進而平穩過渡到統為一體,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自然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台灣方面想法各異,其中不乏希望和平、願享紅利但拒絕談判、抵觸統一的人士,要和平不要統一、要交流不要融合、要利益不要付出、要經濟不要政治。因此出現了談和平發展可以,談和平統一色變的現象。受島內政治氣候的影響,隨著兩岸關係的深入發展,特別是觸及政治定位、涉外空間、制度認同、安全保障等兩岸關係敏感問題時,這樣的想法往往會成為制約兩岸關係的瓶頸因素,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深度、廣度和進程;而如果採取回避或糾纏問題不解決問題的態度,必然導致兩岸關係停滯甚至倒退,兩岸必須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實現突破困境。

  5、干涉勢力插手介入產生的障礙阻力。干涉勢力既不願見到兩岸統一,也不願見到兩岸關係走得快、走近。這是其政治、經濟、地緣和安全利益決定的。其對兩岸關係動向高度關注,時時利用某些勢力里應外合,進行干擾、牽制,以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戰、不和”的局面。不到萬不得已、形勢比人強的地步,其不會改變這個政策和策略。兩岸如不能站在中華民族共同利益立場上,而是挾洋自重、“拒統”偏安,外來干涉對兩岸關係影響便大;反之,外力將無置椽之地,甚至成為兩岸可以巧加利用的助力。何去何從,全在當權者的一念之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