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易富賢:關於中國人口問題葉檀錯在哪

http://www.CRNTT.com   2012-08-22 11:52:28  


表一:中國每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年增人口
表二:根據1987-2011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增人口推測今後人口變化
  中評社北京8月22日訊/近期,財經評論員葉檀、旅美學者薛湧等就中國人口問題撰寫了一系列文章展開了論戰。葉檀認為,中國應堅持計劃生育,她指出,人口領域一些反智的理論盛行,應從人口增速、資金、經濟、文化幾大領域,理智地看待中國人口問題。

  針對葉檀的觀點,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學者易富賢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回應稱,葉檀的理論是建立在錯的離譜的人口數據和分析的基礎上的,他指出,中國今後面臨的不是人口爆炸,而是人口坍塌。

易富賢:關於中國人口問題葉檀錯在哪 

  2012年08月22日07:39 來源:和訊網 
  
  葉檀女士多次發表文章,呼籲中國繼續實行計劃生育。很多網友要我反駁她,我一笑了之。2012年08月14日葉檀再次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上發表文章《反智的人口增長理論可以休矣(一)》。在文章結尾說:“我們不能指望美國那些生活在人口稀少的州、對中國人口問題無關痛癢、主張放開生育的人”。既然葉女士挑上門了,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只好寫幾句。

  葉檀是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畢業,受該校人口史教授葛劍雄、曹樹基的影響很大,比如她最近這篇文章中說:“葛劍雄先生主編的六卷本《中國人口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是當代中國研究人口史最權威的著作,曹樹基先生撰寫其中四、五卷討論明清時期人口,可以窺斑見豹。”她引用葛、曹的人口資料以說明繼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曹樹基認為明清時已陷入馬爾薩斯陷阱。為避免馬爾薩斯陷阱,中國就應實行計劃生育。李中清和王豐教授不認為中國清朝陷入馬爾薩斯陷阱。曹樹基反駁說:“面對李中清等的新理論,學者們不僅需要重寫清代以來的中國人口史、經濟史和社會史,甚至還得重新認識奠立當代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理論。”(《歷史研究》2002年第1期)

  我在《就清朝初年人口數量與葛劍雄先生商榷》(《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第1期)中反駁了葛劍雄、曹樹基對清朝初年人口的觀點。

  葉檀說:“據人口專家測算,中國2006年的人口總和生育率(即一對夫婦一生生孩子的數量)由1.8左右上升到1.87,如果從此以年均0.02的小幅反彈,到2020年將比14.5億的控制目標超出2900萬人。”

  葉檀女士可儘管放心,人口專家的測算從來都是錯誤的(1980年以來就從來沒有準確過),2010年人口普查證實了1996-2010年生育率平均只有1.4左右,其中2010年只有1.18。1.18的生育率意味著下一代人比上一代人減少差不多一半。

  葉檀說“由於環境穩定,以及政府鼓勵……人口從1949年的5.4億上升到(1960年代末)驚人的8億多。我們難以忘記慘死夾邊溝的右派們,但在那個人口狂野增長的時代,因為人口增長,人命反而廉價,人的尊嚴可以忽略不計。個體的生命價值是有意義的,當人口變成讓人目瞪口呆的數字,個體的生命被塵埃掩蓋。”

  其實1949年後中國人口增長並非是“政府鼓勵”,事實上當時中國人口增長是與世界同步的,1950年、1970年、1980年中國人口都只占全球22%,當時的生育率也與世界上所有發展中國家一樣高。中國人口增加是因為死亡率的下降,是“死的少”,不是“生的太多”,是由於預期壽命從1950年的35歲延長到1970年的63歲(2010年的世界銀行資料)。恰恰是當時存活的人口奠定了改革開放後經濟繁榮的人口學基礎。“人口增長,人命反而廉價”也並非事實,美國人口增長率比中國和歐洲要快,不見得美國的人命就更廉價。

  葉檀說:“如果按照1.2%的人口出生率計算,20年後中國的人口增長將達到16.5億;一旦增長率恢復至2.3%,那麼20年後中國的人口將達到20.485億,到那時,中國恐怕得率先移居到火星尋找資源空間了。可見,就指數式增長而言,一旦增長率突破某個範疇,將是爆炸性增長。”

  顯然,葉檀是將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混為一談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