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鄧聿文:十八大對反腐會有新部署?

http://www.CRNTT.com   2012-10-12 08:50:20  


 
  無數事實說明,當腐敗泛濫成災,最後的結果就是人心的喪失、社會的衰敗及政權的崩潰。對於現階段的中國來說,由於是一黨執政體系,並處於轉型進程中,雖然腐敗還處於可控程度,但腐敗的繼續擴散已經威脅到執政黨的合法性,大幅降低了執政黨及其領導下的政府的治理能力,削弱了其執政基礎。此外,它也使得中國的社會轉型面臨兩種威脅,一是轉型的進程被腐敗引發的劇烈社會衝突和社會動蕩打斷,造成轉型的反覆與倒退;二是轉型的方向因腐敗產生的路徑發生偏離,滑向權錢結合的惡勢力主宰社會的方向。這兩種可能性已越來越大。地方一級的腐敗每年都會引發數以千萬計的騷亂與暴力集體抗議。

  對於腐敗的上述危害,中國政府當然清楚,因此才會有最近十多年來的嚴厲反腐及眾多高官的落馬。從中國反腐機構和制度設置來看,世界少有國家有如此龐大的規模和複雜的制度規定。比如,在黨內,有紀檢;在政府,有監察;在司法,有檢察;在經濟,有審計。它們分工負責,相互配合,形成了紀委的主導,政府的行政監察、檢察院系統的司法監督、審計系統的經濟監督相配合的“三位一體”的黨內反腐模式。除此外,中國還時不時用運動式的方式,通過一種自上而下的思路去反腐,黨和政府希望辦幾件大案要案,處罰高官巨貪,來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反腐機制未能擊中腐敗要害

  但現在看來,此種反腐模式和方式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卻差強人意。雖然反腐的力度越來越大,可在腐敗和反腐的較量中,目前似乎走入了一個怪圈,即腐敗導致民怨沸騰時,執政黨承諾反腐,再腐敗,再嚴厲反腐,以致無窮,然每次反腐過後,腐敗都以一種更猛烈的形式反彈。這背後的根源,就在於現有的反腐機制未能擊中腐敗的要害。“三位一體”的反腐模式在凸顯黨的作用的同時,也使得建立法治渠道、加強司法反腐的制度建設顯得不足。而自上而下的運動式反腐方式,在一個政權建立初期,確實有效,然而時間一長,由於此種處理方式本身很難對基層官員產生震懾力,同時,它依賴對政策的執行,時間長了,對政策的執行自會懈怠,此外,由於官員的利益錯綜複雜,時間一長,也容易結成利益同盟,因此,其效果也會大大減弱。

  不管導致腐敗盛行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吏治腐敗本質上表現為官員的權力過大,不受或少受監督,政府的施政行為和治理方式公開和透明性不夠,因而,要使反腐取得實質成效,徹底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一方面,是反腐本身需要制度和機制的創新;另一方面,還需要其他一些更基礎的制度變革。前者包括重構反腐的治理路徑,將目前以紀委為主導的“黨內反腐”,轉向以司法為核心的“法治反腐”,加強司法反腐的力量和建設。後者包括從思想上清除官本位的影響,淡化官本位觀念;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削減政府調節經濟社會事務的權力和領域,改革公共預算體制,並使政府的決策和政策制定做到公開透明,同時開放公眾參與公共事務和政策制定的渠道;對“一把手”的權力要有實質限制和制約;建立真正的官員財產申報和公示制;理順監督體系,強化各類監督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