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後刺激時期增長靠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2-10-29 08:10:33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訊/關於經濟增長,當前存在很多爭議。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未來5-10年會放緩,放緩的原因是人口結構的變化、制度改革紅利消失、人口紅利消失等。也有觀點認為,中國的城鎮化率還很低,還是一個中等收入國家,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還很強。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文章分析,如何理解這些問題? 

  從供給面和需求面看經濟增長

  文章稱,經濟增長有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供給面包括勞動力、資本、全要素生產率;需求面包括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古典經濟學認為供給決定需求,生產所得的收入最終會轉化為消費和投資需求。凱恩斯主義認為需求決定供給,大蕭條之後凱恩斯學派興起。

  現在的主流觀點是短期內需求決定供給,長期供給決定需求。但需求和供給在短期和長期的關係很難確切分開,長期內需求也可以影響供給。

  首先,外貿需求具有雙面性。過去十幾年中國外貿大幅度擴張,表面上看是由於需求增加使得出口增長很快,實際上需求增長對供給有很大改善。中國參加世貿組織之後,貿易依存度占GDP的比例增長了一倍多,即從30%多增長到60%多。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對全球市場經濟的參與度大幅增加,參與全球市場競爭越多,對促進生產率的提高越有幫助。

  全球金融危機之後,貿易依存度下降,從需求來講,這是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體現。但貿易依存度的下降沒有國內市場開放和體制改革與之相配合,使得效率的增長放緩。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減少對出口的依賴經濟就更平衡,而是要深化內部市場改革,增強國內市場競爭,才能使中國經濟供給面的增長不會因為貿易依存度的下降而受影響。

  其次,房地產具有雙面性。過去十幾年房地產投資增長很快,與出口擴張一樣,從需求上講這也是好事,但對供給的影響卻是負面的。土地價格大幅上升,土地、房租成本的提升造成了對實體經濟的擠壓。也就是說,過去十幾年,房地產對經濟的需求拉動是正面的,但累積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對供給產生負面的影響,且越來越明顯。

  房價、地價上升的另一個負面影響是對整個社會財富分配的影響。過去十幾年,我們中國社會的財富的差距比收入分配的差距更大。財富的分化有兩個方面,一是同一代人之間城鄉的差距,二是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差距——我們這一代人和年輕一代的差距。這對經濟的激勵機制等等都是一個負面的影響。

  以上兩點就是過去十幾年和未來十幾年,我們需要考慮的關於需求和供給的兩個主要影響因素。而外貿需求和房地產兩者背後的推動力量則是中國人口結構的獨特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