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改革仍是中國當下最重要的主題

http://www.CRNTT.com   2012-10-29 08:09:31  


改革需要超越現有的經濟層面而進入到一個包含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在內的總體改革階段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訊/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透露十八大將修改黨章,把中共重大的理論和重大的戰略寫入黨章。中國經營報發表時評人鄧聿文文章表示,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不知道有哪些重大的理論、重大的戰略被寫入黨章。但有一點很清楚,修改後的十八大黨章要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體現黨的十七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以及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新鮮經驗。

  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和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根本的就是科學發展觀。

  文章認為,科學發展觀是一個整體,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中國社會經濟的科學發展,按照官方的闡釋,必須把握四個方面的要求,即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及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這其中,對當下中國來說,最重要最迫切的是要繼續推進改革。無論從過去30年還是從最近5年的正反發展經驗看,改革仍然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中國的改革已經進行了半個甲子,民間對各種“偽改革”也患上了“疲勞症”,但這並不是說,中國客觀上不再需要改革,不存在推進改革的動力。從中國的社會發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來看,改革遠未完成,真正的與社會經濟發展關係重大的一些關鍵領域和環節的改革,未能推進,甚至還未啟動,或者已經停滯。

  文章分析,阻礙改革深化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可以列出諸多具體的因素,但從執政黨自身來看,一些部門和官員執政和領導方式,以及管理社會的方式,未能隨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及民眾權益要求提高的現實,而進行相應的變革,不能不說是個重要方面。這當然不是否認執政黨和政府在這方面沒有變革,事實上,執政黨和政府一直在有意識地推進此方面的改革,比如近年提出的社會管理創新,就可以看做執政黨和政府謀求自身轉型和突圍的一種努力。只是,基於舊有的那套思維模式、動員方式和權力結構,已經內化為執政黨的文化傳統,改起來有很大難度。

  改革需要超越現有的經濟層面而進入到一個包含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在內的總體改革階段。中國嚴重依賴投資和外需的發展方式,同權力相對集中、公共性和參與性不足,以及責任機制匱乏這樣一種政治模式是有著直接的內在聯繫的。一定程度上,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以低民權、低福利、低保障換來的,因為低民權、低福利、低保障降低了交易成本,促進了經濟發展。可隨著民眾對此種狀況忍受性的降低,這種模式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難度也就大大增加。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