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和社會領域的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2-12-03 09:14:51  


 
  所有這些,造成了國企目前尷尬的現狀。一些人抨擊國企,不是基於經濟,而是基於政治,是為了削弱政府和官員的權力。國企成了一些人抨擊政府不甚方便時最方便的出氣筒和替罪羊。國企賺錢了,被指為依靠壟斷和與民爭利;賠錢了,被指不負責任和敗家子。國企資產是國家的,也不斷被劃給社保基金或上繳財政,但被指為少數既得利益集團把控和服務。國有企業職工福利待遇好,不被認為是職工的境況地位在公企比私企強,反被指為特權和刮國有資產的油。國企領導的工資獎金只有同等規模的外企或民企的幾十分之一,被指為薪酬過高,要嚴加控制和繼續降低。

  從政府角度,對國企的管理類同黨政幹部。國企領導由黨的組織部門任命,國資委的權力只限於規模較小的國企。國企領導人到點退休,餘地比黨政幹部大不了多少。

  在現在仍未設立國資委的領域如金融、證券、保險等系統,由於處在市場經濟價值鏈分配的上游,政府與企業薪酬差距特別大,官員輪崗到被監管的企業特別是國有控股的企業,已經成為平衡幹部需求待遇的常規管道。

  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可以想見,國企內部機制不順,賞罰不明、效率難高。能幹的人到國企,往往是為了有個經歷,積聚資源,一旦時機成熟,或自立門戶、反戈一擊,或待價而沽,跳進外企。不能幹的人覺得國企雖然待遇和發展機會差些,但工作壓力不大,在這兒混個生活容易,養老也有保障。因此國企中優汰劣勝,很難避免。

  國企這些年來市場化改革有相當進展,主要是為了競爭和留住人才,中下層管理人員薪酬基本市場化了,但頂層領導薪酬受控,形成上下薪酬趨同乃至倒掛的奇怪格局。國企主要領導既要搞好企業,又要顧及烏紗帽,行為很難不扭曲。比如:職務消費泛濫,利用掌控的巨大國有資源撈好處等。

  正因如此,雖然從改革伊始,國企改革的口號就是政企分離,後來成立了國資委,文件中又加上了政資分離,但實際上,這些年來又有政企更分不開的趨向。政府需要掌控國企,自然也要保護國企。綜合起來,雖有國家資源優勢但內外交困的國企能搞成今天這樣子,確實可說堪稱不易。

  警惕寡頭式分配

  文章分析,中國改革向何處去,在經濟領域,焦點除了國企,我們還面臨一個發展中大國無法回避的財富分配問題。

  這是因為如前所說,當今世界是一個寡頭競爭的市場結構。中國的大企業,除了央企、外企,就是家族型的私企。掌控國家經濟命脈的企業,無論銀行保險證券,還是油田礦山電信電力,央企之外,要麼給外資,要麼就是家族寡頭了。

  有人說,中國今天已經是權貴資本主義了,央企本來就是為小集團利益服務的。這個說法顯然並不客觀。現在央企的有些負責人和相關權勢者確實利用國有資源得到不少好處,但相對於巨額國有資產,畢竟是九牛一毛。他們的手腳畢竟不敢過於放肆,面對著他們自己能掌控或影響的巨額資產,有些人確實早已心動或垂涎欲滴,只是懾於黨紀國法和眾目睽睽,他們不能為所欲為。但如果央企退出搞私有化,這些巨額資產必成他們囊中之物。那時中國的權貴資本主義時代就會真正到來。

  還有人說,我們不必也不能追求結果公平,只要機會平等公平即可。但嚴酷的事實是,如果財富分配本身不公平不公正,人們的機會乃至下一代的機會也不可能公平。發展中國家中,經濟寡頭化和土地兼並導致社會結構固化和混亂動蕩的例子,比比皆是。這樣,我們就在經濟問題還沒解決時,又要橫跨進社會領域進行分析。

  維權與維穩

  文章指出,如果說,在經濟領域,人們講的是效率動力和做大蛋糕,那麼在社會領域就得講公平公正,分好蛋糕。這就回到了人和人類社會的內在矛盾:人有惰性,不講動力和利益,人們都吃大鍋飯,效率低下,普遍貧困;但不講公正平等,弱肉強食,人可為奴,人類又回到早期乃至動物世界。因此,財產權利本來是公民權利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二者本質上又有矛盾處:財產權利發展到以人為對象時,儘管也許是自由契約,它也可能和公民權利直接對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