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沙漠化地區應該怎樣種樹

http://www.CRNTT.com   2012-12-27 10:55:49  


 
  從2000年以來,中國不但大大增加了對“三北”工程的投入(工程建設投資標準由2000年前每畝不足10元提高到現在的300元),而且出台了一系列的舉措與政策,諸如退耕還林(還草)、改放牧為圈養。2003年《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發布,這都使沙漠化防治工作得以快速發展。
 
  近十年來,中國北方風沙區降水量增加,大大有助於造林成活、林草生長。全國第四次(2005-2009年)荒漠化與沙化監測結果與第三次(2000-2004年)監測結果比較,5年間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2491平方公裡,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1717平方公裡,形勢大為好轉。
 
  十幾年來,筆者從內蒙古東端的呼倫貝爾沙地往西,考察了科爾沁沙地,錫林郭勒的渾善達克沙地,鄂爾多斯的毛烏素沙地、庫布奇沙漠,阿拉善左旗的騰格里沙漠、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直達最西的額濟納旗,以及寧夏的靈武鹽池,甘肅的敦煌、阿克寨,青海的瑪多縣以及新疆的塔克拉瑪幹等沙漠區,並從內蒙古的白音敖包引種沙地雲杉至通遼、伊金霍洛旗及榆林做育苗研究,親眼所見很多治沙的好事跡,但是也見到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這些問題主要是:
 
  1.重治輕保,重補救輕預防。
 
  濫放牧、濫樵采、濫開墾、濫挖,這“四濫”至今在沙化區屢見不鮮。國家早就有嚴禁的法規、法令,但落後的習俗卻難以改過來。部分村民重眼前利益,輕視保護植被與土壤,甚至還認為破壞了有國家來治理;草場火災有時損失巨大,但防火卻未深入人心;鼠害大發生是草場嚴重退化的原因,卻很少有提前預防的計劃,遇到大鼠害時才大肆施用鼠藥,結果使吃老鼠的天敵產生次生危害。2005年中國首次草原全面監測結果表明:內蒙古、甘、新、川等省區天然草場超載40%以上,1到10月發生草原火災501起,比上年增加59起,受害面積4.94萬公頃,鼠害危害面積達3817萬公頃。總體來看,草原退化、沙化仍很嚴重,治理趕不上破壞。
 
  2.工程項目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少有問責。
 
   一些工程項目是由政府或集體實施的,諸如修路、開礦、淘金、建築,周邊破壞大片植被,無人過問,有施工的錢,沒有修復生態的款。所謂開發生態旅遊,草場上汽車亂跑、騾馬奔馳,林內、林外任人踐踏,不用三年,就見飛沙。
 
  3.上游截水,下游遭殃,矛盾難解。
 
  疏勒河是敦煌的主要水源,上世紀60年代以來,河上游紛紛建水庫攔水,使長達300多公裡的河道斷流,也斷了敦煌地下水的補給源。這種局面迫使敦煌大量打井抽水,井也越打越深,農田牧場受害,月牙湖幾近幹涸。從2002年開始,甘肅省投入3700萬元給月牙泉補水,但無濟於事;黑河源自祁連山,經張掖市進入酒泉市後就開始漸漸流量變小,由於沿途修了幾十個水壩攔水,至額濟納旗時已無水,使下游居延海東西兩個大湖於上世紀90年代徹底幹涸。沿河兩岸十餘萬畝上百年的胡楊林枯死,當地地下水水位降至5米-10米以下。2006年經中央協調,保證每年給額濟納送放兩次河水,東居延海雖然有了水,但地下水位難以恢復。根深達不到2米的天然幼樹還是難逃死命。可想而知,在這兒種樹,恢復草地是何等之難。鄂爾多斯市南約30公裡處有一濕地(湖泊)保護區,是中國惟一的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4700多公頃,湖水由上游小河補充,但不到五年,上游攔水,湖泊逐漸幹涸,遺鷗無法立足,有的飛到黃河灘上去了。湖區植被退化程度也可想而知。這種只顧自身利益攔水,濫用水資源,而不管下游死活的例子,還可列舉,其造成生態與土地退化的惡果是難以想象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