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沙漠化地區應該怎樣種樹

http://www.CRNTT.com   2012-12-27 10:55:49  


 
  4.忽視育苗,有什麼苗就造什麼林。
 
  省(區)里與縣(旗)里有造林規劃,但是,鄉里、村里沒有,更沒有造林設計。於是,許多地方不做育苗的準備,更談不上壯苗。當年造林能搞到什麼苗就栽什麼樹,更談不上適地適樹,樹種混交、喬灌結合。楊樹成活後長得快,縣里中心苗圃楊樹多,就多種楊樹:片林是楊樹、農田林網也是楊樹。筆者在江北壩上與渾善達克沙區見到沙包上也栽的是楊樹,由於土壤缺少水分,二三十年生的楊樹,胸徑只有十幾厘米;林下沒有灌木,林分高度鬱閉,有的已枯梢;林內光照少,林下草也不長,卻有了侵蝕溝。難怪有人叫它“綠色沙漠”。
 
  5.造林密度過大,缺乏中幼林撫育。
 
  怕栽樹後死一些,造林密度不達標,於是盡量多栽。當幼林鬱閉後,樹木耗水量大增,卻難以加大徑向生長。由於政府只給造林工本費與種苗錢,沒有後期林地撫育費,樹栽下後再無人問津,樹長不大,難以成林,還很容易發生病蟲害或火災。這是筆者在“三北”地區見到的一個普遍問題。
 
  無論從理論上或實際效益上,我們說沙區造林應該使喬木的密度小一些,行間要栽一些灌木或撒播一些草籽,使造林地盡快有植被覆蓋,又可減少喬木蒸騰耗水量,日後還能多涵養土壤水分,實現生態修復的目的。

  ■ 林業如何發揮有效作用
 
  多年來,筆者在“三北”地區,直到西藏拉薩至日喀則的雅魯藏布江上游與年楚河沙漠化地域考察,反覆思考著兩個問題:一是如何以林防治沙漠化,林業應發揮怎樣的有效作用?二是如何使乾旱與半乾旱地區的土地不再沙漠化,治理後不反彈,能可持續發展,當地農牧民能脫貧,生活越來越好。這兩個問題是很值得討論的。
 
  林業在防治沙漠化方面的作用:
 
  森林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與防控風沙,這些生態作用是盡人皆知的。但是,森林發揮這些作用是有條件的,也不是說在任何地方都能形成森林。
 
  氣候區的劃分,對開展防治沙漠化工作是有用的。比如,亞濕潤區諸如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過去都是森林草原區,現在選擇土壤水分好的地方造林是沒問題的,但是,沙包上只能種灌草不宜植喬木。降雨量小於400mm的草原區與半荒漠區,除了河穀、湖區有地下水埋深不超過2米的地方,大面積地域是不宜造林的,尤其不能大塊造林,不可大密度造林。即使當初造得好,林子最終不能穩定,最後會退化,不能持續,反而會大量地因樹木蒸騰耗水,使其演替為草原或荒漠草原。
 
  “三北”地區已有一些教訓。民勤縣是中國沙漠化防治的早期典型,造林成績很大。但這一地區年降雨量只有110-120mm,蒸發量卻達2646mm,到上世紀80年代初就已有大片大片的楊樹林與沙棗林枯死。“三北防護林工程”第二期於1993年完成時,已造了大面積的楊樹林,可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不斷衰退,隨之不斷發生病蟲害。到1994年光肩星天牛大暴發,涉及內蒙古、寧夏、甘肅的100多個縣,危害面積達468萬畝。其中,重災面積130萬畝,受害2.25億株,砍伐8000多萬株,農田防護林基本上毀了。據楊樹專家在乾旱的寧夏平原西部黃羊林場(年降雨量202mm)於合作楊2年生幼林中測定,6-9月生長季中,林木蒸騰耗水量為292.5-347.9mm,在有灌溉條件的地方達到469.5mm。隨著樹木長大,水分收支越來越不平衡,最後楊樹只能從衰退到死亡。寧夏鹽池沙化監測站站長張克斌教授介紹說,寧夏早期栽的楊樹現在已基本上死光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