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按照規律發展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3-01-06 08:45:30  


 
  在2012年經濟實現平穩增長目標,以及國際經濟形勢仍不確定的大環境下,對2013年的增長形勢又開始了所謂“暖冬”“寒冬”的討論。特別是值此換屆之際,推動“暖冬”的動力似乎更大。十八大報告詮釋了新形勢下的發展理論——發展是硬道理,發展的本質是科學發展,而科學發展的核心是要按照規律謀發展。筆者認為,“暖冬”是不正常的、是違反規律的,特別是“暖冬”產生的原因可能是不科學的發展方式所致,不應該違背規律繼續人為製造“暖冬”。自然界的規律已經證明,一個寒冷的冬天對病蟲害和細菌有天然的殺傷作用,是來年風調雨順的重要保證。很多報道顯示,與以往政府換屆一樣,各地政府規劃了幾十萬億的投資已經箭在弦上,只待新一屆領導人發令槍響,投資推動的“高增長”將勢不可擋。實際上,平穩的經濟增速就已經能夠實現中國未來的發展目標。

  分析顯示,7%~8%的經濟增長率是符合現階段經濟增長規律的潛在增長水平。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把引導性的經濟增速從8%下調至7.5%,這不僅是年度增長水平的變化,也是現階段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規律性的改變。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經濟過去三十年平均9.8%的增長和近十年平均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的基本條件和環境已經改變。

  從國際經濟環境來看,危機期間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放緩外需市場萎縮必然對中國出口市場產生影響。過去兩年中國貿易順差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從最高3%下降到負數,秋季廣交會上歐洲以及發達經濟體的訂單減少,顯示出2013年上半年出口仍然不樂觀。出口市場不振,經濟增長減速應該是必然的。需要注意的是,危機後,美國向全球借錢推動過度消費和增長的發展方式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改變,歐洲依靠借債和高赤字提高福利增加消費維持增長的模式也不可能再延續,全球經濟再平衡過程中外需市場也不可能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對新興市場的出口增加短期內未必能補償發達經濟體市場進口的減少,因此,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必然下降,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應該呈下降態勢。

  從國內來看,中國經濟高增長的比較優勢已經發生變化。低勞動力成本已成過去,由於高增長帶來的能源需求高增長使包括石油煤炭土地等在內的要素投入價格大幅上升,環保約束越來越大。現階段經濟的投入產出比應該在2.5∶1的水平,也就是2.5個百分點的投入帶來1個百分點的產出。在這樣的規模遞減效應下,短期推動更高的增長必然是更高的投入產出比。粗放式增長帶來增長效率和增長質量下降的態勢已經不可持續。

  綜合國內外增長因素改變的影響,如果沒有技術進步以及制度性突破,根據全要素經濟增長理論,現階段的潛在增長水平應該低於前三十年和近十年的潛在增長水平,中國經濟增長適度放緩是符合經濟規律的。潛在增長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因為技術進步和其他全要素增長因素的突破需要時間,所以短期內潛在增長率有一定的穩定性。也就是說,2013年的經濟增長也應該穩定在這個增長水平上。對2013年經濟增長率的分析有兩個重要意義:第一,使全社會從經濟規律的角度認識和接受經濟增長適度放緩的合理性,而不是簡單從數字比較上對中國經濟增速做出是否正常的判斷。第二,不要人為推動經濟過高的增長,各地幾十萬億的投資規劃必須經過科學的論證,否則盲目投資可能會讓中國經濟“萬劫不複”。

  2013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將尊重現階段平均增速適度放緩的“規律”,不應設置違反規律的高GDP增長目標。尊重規律也是對過去唯GDP增長的糾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