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區域開放重心內移與經濟再均衡

http://www.CRNTT.com   2013-01-09 08:42:42  


  中評社北京1月9日訊/在世界經濟艱難復甦過程中,中國經濟也正經歷著結構性變革,區域開放的重心正從沿海向內地、從東部向中西部和邊境地區轉移。

  一、區域開放重心內移的根源

  1、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中,外商投資區位轉移
  
  搜狐財經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文章認為,中國總體發展階段發生變化,進入了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重化工時代即將到來。隨著中國人均GDP水平的提高,2012年已經達到5900美元以上,勞工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的壓力日益增大,這決定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依賴勞工成本優勢的出口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面對挑戰,解決的方案有兩種:一個是要素結構升級,即由勞動密集型為主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為主轉化。二是市場結構轉型,即由外需為主向內外需並重、內需為主轉化。依據這樣的應對方案,可以推導出一個結論:在經濟轉型升級中,主要面向國際市場的沿海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不僅要素成本和比較優勢會發生變化,而且目標市場會發生變化,必然會誘發區位轉移。轉移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國外,一個是內地。事實上這種趨勢已經出現。

  內地在承接沿海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區位轉移過程中,吸收外來投資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資增加,推動著內地對外開放的發展。

  2、中國的外貿和外資增長速度明顯放慢,穩外需決定著內地開放加速

  其一,改革開放33年,中國外貿增長170多倍,外資增長了120多倍。未來中國外貿、外資不可能再有這樣的增長速度。從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中,外貿增長了7.0倍,外資增長了不到3倍,但是GDP增長是4.3倍。但近年來(尤其是2012年),外商直接投資增速明顯下降,外貿增速也是如此,1-10月份進出口貿易僅增長了1.3%,與預期10%的目標相去甚遠。

  其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全球製造業大轉移的熱潮已經退去。中國在抓住第三次全球產業轉移機會後,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隨著全球製造業分工體系的建立,東亞、北美、歐洲三大生產網絡體系形成,製造業的全球大轉移熱潮已經過去,所以外商在製造業領域的投資增速必然放慢。

  其三,美、歐、日的經濟低迷狀況還會長期持續,美國不僅面臨財政懸崖,而且高財政赤字、高債務與高貿易逆差、高失業、高工資高福利“五高”並存,經濟走出困局絕非短期能為;歐元區在主權債務危機衝擊下陷入負增長,即便不發生主權債務違約,也要以削減財政赤字、債務規模,減少財政支出、降低福利水平為前提,這會導致更長時間的經濟低迷;日本受到高債務率和日元匯率升值等的困擾,在“逝去的二十年”的陰影下繼續刷新紀錄,會逝去更長時間。世界三大經濟體的窘局,拖累中國吸收外資和對外貿易增長。

  其四,在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經濟體和世界第二貿易大國的同時,與美歐等主要貿易夥伴貿易失衡,對美、歐貿易順差較大,貿易摩擦與日俱增。在世界經濟艱難復甦過程中,美歐等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實行貿易保護,倒逼人民幣匯率升值,影響中國的貿易環境,制約出口穩定增長。

面對這種局面,應對方案有兩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