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會發生一場“廉價革命”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1-22 09:49:03  


 
統治者的抉擇是關鍵因素

  不過,這些情形的存在並不表明革命是不可避免的。歷史地看,並不存在一場不可避免的革命。當代社會,人們所看到的顔色革命也不是不可避免的。任何革命都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互動的結果,也就是說是統治者選擇的結果。法國作家托克維爾(de Tocqueville)在《舊制度與法國大革命》(The Old Regime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一書中曾經提出過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是否能夠從英國和普魯士沒有發生革命的歷史中,找到法國為什麼發生革命的根源?托克維爾力圖從法國的制度上找原因,但後來的很多歷史學家則指向統治精英選擇的重要性。英國和普魯士的統治精英在正確的時間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即改革,但法國的統治者則沒有這樣做,或者在不正確的時間選擇了改革,從而導致了革命。

  其實,要理解類似的革命,看看中國的近代歷史就足夠了。滿清在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伊藤博文對李鴻章說:“我曾經給過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貴國迅速改革內政,否則我國必定後來居上,如今十年過去,我的話應驗了吧?”李鴻章回答說:“改革內政,我非不欲做,但我們國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齊。”李鴻章當然在為自己辯護,想說的無非是朝廷改革的困難。但不管是什麼樣的困難,朝廷沒有選擇改革。也就是說,滿清王朝在應當改革的時候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但後來,即使朝廷真的想改革了,但時機已經錯過,因為革命因素已經積累起來,成熟了,革命成為不可避免。

  這個道理現在仍然一樣。中國的社會已經發生了巨變,政治也要跟著變化。如果政治不能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或者執政者硬要迫使變化了的社會向政治權力“投降”,那麼執政者和社會的矛盾必然會激化。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執政者也難以找到有效的社會治理方式,不當的治理方式更會為廉價革命創造更多的機會。

  革命可以“廉價”地發動,但中國社會的所有因素,包括低經濟發展水平、社會高度分化、暴力泛濫等,決定了革命之後的中國社會會依然如故。並且,革命的代價也會是昂貴的。一旦革命來臨,無論是統治者還是被統治者,都必將成為受害者,不僅僅是生命的損失,而且更是對生產力的巨大破壞。其中,改革的阻礙者,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既得利益者,更是會成為革命的對象。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執政者面臨的是雙重任務:一方面積聚和動員一切可以推進改革的力量,來克服體制內既得利益對改革的阻撓,另一方面阻止一場可能的廉價革命。這就是為什麼說,改革是一場攻堅戰。改革如果輕而易得,那麼就不叫攻堅戰了。這裡,還是要強調一句人們常說的話:不改革就會被革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