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五十三年尋父苦旅

http://www.CRNTT.com   2013-02-18 11:02:01  


父親屍骨無存,蔣氏姐弟只能立牌祭奠。(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評社北京2月18日訊/重慶市豐都縣十直鎮高家壩村農民蔣澤祿,1959年因“鬧糧”被重慶市豐都縣人民法院判刑7年,1979年改判無罪。吊詭的是,自被逮捕後音訊俱無,生死兩茫茫……廣州時代周報日前登載紀實文章《五十三年尋父苦旅》:

  2月3日,農歷臘月二十三,是小年。蔣家六姐弟聚在了一起。他們抱著父親的靈牌走到村口,在一個三岔路口燒了很多冥幣。

  這是他們堅持了幾十年的祭奠父親的儀式。“他沒有屍骨,沒有墳地,我們只能這樣做。”蔣宜權說。53年來,他和五個同胞兄弟姐妹,一直在苦苦尋覓父親蔣澤祿的下落。

  重慶市豐都縣十直鎮高家壩村農民蔣澤祿,1959年因“鬧糧”被重慶市豐都縣人民法院判刑7年,1979年改判無罪。吊詭的是,自被逮捕後音訊俱無,生死兩茫茫。2012年8月20日,91歲的他被豐都縣人民法院宣告死亡。

  蔣家姐弟們的夙願是,找到父親的屍骨,與九泉之下的母親合葬。但至今,這成為了他們心中永遠的痛。

“鬧糧”之罪

  蔣宜權深深地記得那個讓他恐懼、戰栗的夜晚。那是1959年11月初的一天晚上。父親蔣澤祿被通知去生產大隊的隊部開會,蔣宜權和二哥蔣宜友、四弟蔣宜生跟隨而去。

  誰知會開到一半,蔣氏三兄弟突然看到一群人將父親反手捆綁,吊在了屋子的房梁上,背上還壓著一盤重達幾十公斤的石磨。

  “抓我父親的理由是說他‘鬧糧’,盜分集體糧食。”蔣宜權說,當時他吊在空中的父親直喊“冤枉”,“這反而激起了在場大隊幹部們的不滿,一邊責罵父親交代問題不老實,一邊輪番用拳頭捶打著父親。”

  三兄弟躲在會場的角落里,看著喧囂中被批鬥的父親,只能緊抱在一起,低聲啜泣。批鬥結束後,蔣澤祿當晚就被押送到了豐都縣十直公社,再轉送到了上級主管—樹人區公所。

  “三天後,我和大姐蔣宜珍跑去區公所,準備和父親見上一面,但沒有找到人。半個月後,我們兩姐弟找到縣公安局,要求探望父親,最後仍然失望而歸。”蔣宜權說。

  蔣澤祿解放前擔任過甲長、警備丁(時稱鄉丁,相當於現在的鄉治安員),解放後一邊搞生產,一邊做點補鍋的小生意,和妻子先後生養了6個孩子。

  被抓走那年,蔣澤祿38歲,正是身強力壯的年齡,在孩子們印象中他儘管整天拼命下地勞作,但在狂飆的“大躍進”風浪中,仍陷入了全家挨餓的危急現實。

  這一年恰逢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大饑荒的開始。所謂“大饑荒”,是指1959年1月至1963年秋收,因糧食極度匱缺造成全民饑餓,和大規模暴發疾病與人口死亡的事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