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我們需要怎麼樣的公民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3-02-19 14:18:57  


 
  關於公民德性:儒家和共和主義的相遇

  《南風窗》:前哈佛學院院長Harry.R.Lewis在《失去靈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記教育宗旨的》一書中批評,西方大學也漸漸失去人文傳統,淪為知識生產工業中的一環。看來不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王人博:儒家之所以在中國復興,背景就是,以英美為主導的在自由主義框架下的現代性,給整個人類帶來很多問題。一方面導致過分追求物質,一方面導致極端自私。同時,這個在自由主義框架下發展的現代性,導致整個世界的平庸化,失去了人文精神、失去了高尚—高尚在現代性意義上根本不可能實現。全球性和現代性帶來的困境,這就是儒家復興的大背景。儒家就是要把人往上提升,這是儒學在當今的意義,不光是在中國構建公民社會的意義,也是在全球的意義。西方人也發現了,要治他們的現代病,儒家可以作為一種思想資源。

  秋風:過去100年,中西在技術上的一個差距,使儒家這個普遍性的知識體系被地方化了。西方人有這樣一個傾向,而我們中國人這樣的傾向也很嚴重,那就是我們都把西方價值視為普適價值,儒家的價值就是特殊價值。這樣的話語在現在非常流行。我相信,儒家的普遍性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承認。

  《南風窗》:共和主義提倡的公民德性是否也是西方反思現代性困境過程中的一個資源?

  王人博:共和主義,特別是新共和主義興起的背景,是西方有識之士看到了建立在西方價值體系上的發展的弊端,也就是自由主義帶來的惡果,庸俗化的世界。但不要忽略一個前提,共和主義建立在承認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基礎上,像自由、公民權利、人權,只是他們看到了這個權力體制下的世界實際有很多問題。共和主義是在為了保持這些價值的前提下,克服那些弊端。他們回到馬基雅維利,從馬基雅維利開始,發現了公民德性的概念,這是共和主義特別強調的。馬基雅維利強調的那幾個公民德性,恰恰跟儒家特別像,第一是節制,那就是克制,也就是克己。第二是勇敢。第三是理性,跟儒家的“智”相當。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是審慎,也就是不能莽撞。

  但對比共和主義和儒家的相似性,需要清醒意識到兩者前提的不一樣。共和主義是在承認公民權利、人權等這些基本價值基礎上試圖克服過分的自由主義帶來的惡果,我們現在是在利用儒家來建構一個充分保障公民權利的體制。兩者的前提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問題意識不一樣。我們是在建構一個符合現代性的文明時,思考儒家能幫上什麼忙。

  作者:南風窗記者 何蘊琪 

  來源:南風窗 日期:2013-02-06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