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一屆政府的政策著力點

http://www.CRNTT.com   2013-02-19 08:54:38  


如果說2008~2009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分水嶺”,那麼十八大的召開可以說是中國經濟政策的“分水嶺”。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訊/2013年是新中央領導集體的施政“元年”,新一屆政府的政策著力點無疑是值得期待的話題。財經國家周刊發表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文章分析,通過研讀新領導集體亮相以來的各類官方文件和新聞報道,可以判斷政府將在三個層面上實現突破:

  首先是“調整”。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是調整,而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是企穩回升,進入新的增長期。人們普遍期望新一屆政府實施“新政”,而其中不少人把“新政”理解為“大幹快上”搞投資。這不僅對經濟形勢是誤判,對政策也是誤判。

  2011年至2012年連續兩年運行態勢表明,中國經濟因最終需求不足,而進入改革開放以來第二個調整型增長期。經濟增長率的調整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不是短期現象,而是中期趨勢。所謂經濟回升不過是2012年5月份開始實施的“穩增長刺激政策”的人為“上拉效應”,缺乏中長期回升的基礎,因為消費需求和出口需求這兩大最終需求仍然不足,同時,深刻的結構調整過程才剛剛開始。

  經濟增長調整的壓力仍然很大,不大可能出現“持續回升”的趨勢。但應可出現的結果是“增長調整、結構調整加快”。這是調整的第一層意思。調整的第二層意思是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包括調整發展目標,調整發展重點和發展模式等,即擺脫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轉為以擴大消費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中心,解決最終需求不足和產業競爭力偏低兩大瓶頸問題。

  其次是“整頓”。其核心是建立新的發展秩序。內容包括加大反腐敗力度,這是當務之急,也是極深入民心的長治久安工程。還包括整頓房地產市場,否則經濟調整和經濟發展新秩序的建立將會面臨重大的障礙。另外也包括重塑信用基礎和整頓投機取巧的不良社會風氣,鼓勵勤勞致富和實體經濟發展等。

  最後是“改革”。具體來講要圍繞著發展的重點實施改革的重點突破。加快城鎮化不是走房地產化的老路,而是加快城鎮化改革和加強城鎮化管理,提高城鎮化的效益。通過城鎮化的改革釋放出城鎮化需求,進而消除各種體制障礙。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