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水與癌:錢塘江沿線出現多個癌症村

http://www.CRNTT.com   2013-03-18 11:30:14  


 
另一個“癌症村”

  離開蕭山,驅車往東不過半小時路程便進入紹興市,杭甬高速公路紹興出口下來就是三江村,這是紹興地區坊間“知名度”頗高的“癌症村”,當然,地方政府不認可這個說法。三江村幾乎是塢裡村的翻版,同樣因為印染等化工企業的包圍,水、土壤、空氣被污染,年輕人們“逃離”,外地工人與本地老人留守。

  66歲的鄉村醫生林張木退休後堅持在村裡的小診所義診,因為接觸的癌症病患多了,他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遇到一些可疑病例直接建議患者家屬送去大醫院做腫瘤檢查。

  這個5000多人的村子據他所知至少已經有80多人患癌去世,“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村民們都說這裡是癌症村。”

  在這位鄉村醫生看來,癌症高發肯定是不正常的,罪魁禍首就是附近的化工廠。三江村的村民也盼望著搬遷,但因為拆遷成本高,這項工程進展異常緩慢。

  在三江村往北數公里便進入紹興濱海工業園區,這個園區是浙江省最大的工業園區之一,已經初步形成了紡織製造、石油化工、聚酯纖維、生物醫藥、包裝材料和農產品深加工的產業集群,其中印染年總產能達到50億米,占全國十分之一。

  公路沿途盡是印染及相關的企業。聯發化工廠等企業沿著一條內河排列,河道外側就是海灣。記者面前的這條內河臭氣熏天,而聯發化工廠與內河相隔的圍墻外正有兩個工人安裝攝像探頭。

  見到記者拍照,工人很警惕,當地環保人士——90後青年徐磬石認為在圍墻外安裝探頭針對性很明顯。

  車子順著防洪堤一路開,每過一個化工廠便是一種氣味,附近新三江閘附近的兩個漁民告訴記者,風一大,各家工廠的氣味混合在一起,能將人熏暈。

  6月7日這天,66歲的漁民高明亮從凌晨2點開始在新三江閘外的海灣捕魚,直至下午2點記者到訪,才捕獲十幾斤魚,而早年,一個小時就可以捕獲一百多斤。高明亮告訴記者,新三江閘隔幾天就打開一次,聯發化工旁邊的內河的臭水排入海灣,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黑龍轟隆隆扎進海灣。

  “魚死的死,逃的逃,捕到的魚有種奇怪的味道,像是柴油味。”高明亮坦言,這魚他們不敢吃,只能賣給不知情的人,“一個人只能賣一次,上了一回當,下次就不會再買。”

  順著濱海大道繼續往工業園區深處,印染企業更多,最具代表性的新二村被渾厚的化工味包圍,但村民們已經習以為常,聞不出來了。新二村周邊的內河已經悉數被工業污水污染,成為村民們眼中的毒水,“一沾手就會發疹子”。

  2012年5月8日,因為濱海工業園區一家印染廠管道爆裂,新二村一條三四百米長的河流瞬間被染成紅色的“血河”,兩天後才褪色。

  如今居住在新二村的主要是外地來的工人,村民郭大爺透露,新二村同樣被視為“癌症村”,地表水被污染,地下水同樣不能飲用,村民們守著水卻愁水吃。

  郭大爺與其他村民一樣將房子出租給來自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來的工人,一名正在洗魚腥草的女工告訴記者,她今年快50歲,在附近一家印染廠做工,剛到這裡,早她到來的老鄉就告誡她不能飲用井水,河水更是碰不得。

  工人們如今都從工廠裡提自來水回來洗菜、燒飯,在這片水鄉,水成了貴重的物品,郭大爺家有一口水井,雖然只能用來洗衣服,但也供不應求,郭大爺在井旁寫了一個告示:“不住我家,不准用水。”

  濱海工業園區各家企業的污水同樣通過管網匯入當地的污水處理廠——紹興水處理髮展有限公司。

  按照日處理能力,紹興水處理髮展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以處理印染廢水為主的綜合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到110萬噸,雨水、污水管線據資料顯示高達290公里。

  在這家污水處理公司不遠處是一家名為紹興環興的污泥處理公司,巨大的煙囪正在冒煙。

  徐磬石2010年組建了紹興當地的一支民間環保組織,他告訴《新民周刊》,因為污染問題,當地曾多次發生村民與企業的衝突。

  在小徐看來,水與空氣的污染是可以目睹的,但另一個隱患卻容易被忽視——土壤。按照污水處理要求,每個企業的污水必須先在廠內進行初期處理,而後再進入管網,沉澱物中積攢了巨量污染物。

  環興污泥處理公司這樣的企業便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但在紹興地區也確實存在企業偷倒污泥的情況。

  “這種污泥對土壤的破壞性極大,所倒之處寸草不生。”小徐透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