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邱震海:“中國夢”須注入更豐富內涵

http://www.CRNTT.com   2013-04-01 10:40:41  


 
國家夢?民族夢?人民夢?

  最近十幾年來,中國每一代領導人上任後,都會就中國的內政外交提出一些理論上的闡述,試圖通過理論的建構來傳達施政理念和方針。

  江澤民時代,中國官方除提出“三個代表”理論外,還提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概念;到了胡錦濤時代,中國官方提出了“對內和諧,對外和平”,以“和諧世界”和“和平崛起”來統領內政外交 的基本思路。中共“十八大”後,中國官方就提出“中國夢”的思路,顯然是試圖通過這一概念既傳遞執政理念,又吸引國內民眾,並讓國際社會更多地理解中國。

  就字面而言,“中國夢”與風靡全球的“美國夢”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實際上兩者的內涵與外延卻截然不同。“美國夢”透露的核心信息是: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塊自由、開放、包容的新大陸,來自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其種族、膚色和文化,只要努力刻苦,都可以在這塊新大陸上實現自己的夢想。

  就本質而言,“美國夢”的精髓是自由、開放和包容。而這也正是美國讓全球各地的人們為之吸引和服膺的核心價值觀,亦即美國的軟實力。它強調的不是國家,而是個人。“美國夢”不是國家之夢,而是全球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的個人之夢;美國是保證個人之夢得以實現的一塊樂土,因此才對全球的人們充滿吸引力,更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

  那麼,“中國夢”的內涵和外延又是什麼?雖然筆者不傾向於將其定位成“國家之夢”,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夢,其背景是中國近代數百年的積弱貧窮。由於曾經積弱貧窮,大多數中國人的心中都積攢著一股悲情和希望民族振興的強烈願望,這是“中國夢”的民族集體心理基礎。

  這樣的民族集體心理基礎無可非議,而且十分正當,任何一個有過與中華民族一樣遭受奴役歷史的人們,都應該可以感同身受。這不是一個國家的夢,而是一個民族的夢。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夢”的提出,有助於凝聚14億中國人的心,甚至有助於凝聚全球華人的心。

  但這樣的內核顯然不是“中國夢”的全部。雖然民族的振興是每一個中國人或華人的內在願望,雖然以儒家思想的精髓來看,先有大家後有小家,只有民族復興才能帶來人民幸福,但以現代文明的觀念來看,民族振興的最後落腳點,卻是人民的幸福,套用一句流行語,就是人民幸福指數的上升。

  顯然,人民幸福不但是物質層面的,同時也包括精神層面的。現階段和未來中國的發展目標,尤其是除了經濟發展的硬指標外,包括法治環境、人民權利、政府為公在內的所有的軟環境,都屬於“中國夢”的一部分,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用通俗的話來說,只有這個國家的絕大多數人都感到,生活在這片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謂的“中國夢”才有意義。

  從這個意義說,在“中國夢”的概念里,民族振興只是手段和途徑,人民的幸福、安康、社會公平、政治清明、法治健全、人民權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才是“中國夢”的終極目的。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夢”可以是中國的國家夢,也可以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夢,但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是,她應該是全體中國人和華人的人民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