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亟須釐清路線圖

http://www.CRNTT.com   2013-04-04 09:47:01  


  中評社北京4月4日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海調研期間,再三強調要用開放促進改革,要以勇氣和智慧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自3月17日在“兩會”記者會上首次提出“中國經濟升級版”概念以來,李克強近期多次提出該命題。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最高決策層對中國經濟低效率現狀的憂慮, 凸顯出中國經濟戰略轉型的高難度,扭轉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傾向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充分的信息和準確的數據是理性經濟決策的前提。作為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均相當豐富的新任總理,太清楚今日中國經濟的矛盾所在。不客氣地說,在去年中國高達51.9萬億元的GDP中,真正能稱得上是有效經濟產出的比例,恐怕不會超過60%,而其中大約又有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是由外資企業創造的。從地區經濟增長分布來看,最近幾年,除個別省份外,凡是經濟超高速增長的省份,其經濟增長質量往往與經濟增速成反比。例如,2012年,貴州經濟增速14%,高居全國第一;上海只有7.5%,居倒數第一。從統計結果看,除上海外,其他省區市的GDP增速均高於7.5%的全國平均水平。但有誰敢說,貴州的經濟增長質量也居全國第一?遺憾的是,這種GDP唯上的發展觀念,依然在今年各地的“經濟軍令狀”中得到充分體現。不久前公布的31個省區市的今年經濟增長目標中,竟有24個省、區將目標設定在10%以上。足見,在既有政績考核機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的情況下,不少地方政府唯GDP至上的意願依然那麼強烈。

  沉屙淤積,在既有增長模式下潛力幾乎已挖盡的中國經濟,如今再難承受既有增長路徑帶來的諸多經濟負擔。從先行工業化國家的增長歷史與教訓來看,如果不優化經濟增長路徑,中國經濟若要求得後續30年的6%左右的增速,也是超高難度命題。即便通過各種途徑實現了上述增長目標,假如增長模式無法實現質的跨越,簡單追求GDP增幅不僅沒有太多的福利效應,還會導致既有增長模式弊端的進一步惡化。還在2003年,當中國經濟總量還只佔世界經濟總量4%的時候,資源消耗量佔全球資源消耗量的比例就高得驚人:石油消耗佔7.4%、原煤消耗佔31%、鐵礦石消耗佔30%、鋼材消耗佔21%、氧化鋁消耗佔25%、水泥消耗佔40%。而到了2011年,中國能源消費增長居然佔到全球能源消費增長的71%。2012年,中國一次性能源消費總量達到36.2億噸標準煤,幾乎與美國相當,而美國的經濟產出差不多是中國的兩倍。十年過去了,中國高能耗、低產出的現狀依然沒有根本改變。如今,中國要花4至5億元的投資,才能增加1億元的GDP。而歐美工業化國家一般只需1至2億元即能產出1億元GDP。中國過量投資主要是靠銀行信貸支撐的,太多的無效投資不僅加劇產能過剩,並使銀行係統積累潛在的不良資產,還會進一步加劇係統性經濟與金融風險。

  可見,作為全世界最具動員能力的政府,儘管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早已是八段高手,但在經濟增長的約束瓶頸已經全面到來的今天,理應深入思考如何盡早擺脫既有經濟增長路徑的依賴,以盡快將經濟發展切換到有效經濟增長的軌道上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