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竹立家:未來五年的中國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3-04-14 10:01:52  


 
  民生是城鎮化的內涵

  《中國民商》:未來五到十年,中國社會和經濟的升級,繞不開城鎮化,怎麼理解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竹立家:城鎮化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的因素。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其實就是重視民生建設的城鎮化,是以城鎮化為杠杆,撬動和推進民生問題。

  新型城鎮化,民生要放在首位。政府應有效地提供義務教育、公共醫療、基礎設施、社會秩序和安全、社會福利和保障、環境保障等公共物品,給老百姓一個適合更好“生存”的環境。社會的發展,無論是從價值追求的角度、還是從制度安排的角度來看,民生問題都是根本問題。

  《中國民商》: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在打“民生”牌,實際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民生”,在未來的新城鎮化建設乃至更廣泛的民生方面,如何釐清這一問題?

  竹立家:中國現在很多官員片面地認為在農村修路、修水利就是民生。這是一個誤區。真正的民生就是四個方面:教育、醫療、就業和社會保障。從新一屆政府的執政理念可以看出,未來五到十年,教育、醫療、就業和社會保障的投入,將會進一步加大,中國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會進一步提高,社會的健康指數會進一步提高。

  解決民生問題的最重要工具有三個:一是公共政策制定體制,政策的基本價值和政策導向必須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政策制定被特殊團體或部門利益所左右; 二是政府責任體制,必須是以為全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為目標,政府機構與公務員絕對不能形成一個特殊的利益群體,占有、侵吞、揮霍、浪費稀有的公共資源,政府不能變成一個自我服務的機構; 三是公共財政與預算體制,必須從根本上優先保證公共物品的供給,為從根本上解決民生問題提供公共財政支持。

  改革要有價值高度

  《中國民商》:當前社會背景下,應該如何“重構”改革路徑?

  竹立家:當前,國際國內兩個環境因素影響下,我國深化改革的風險進一步加大,改革前景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尋求確定性未來和避免“風險社會”的改革邏輯,需要從哲學或戰略高度“重構”改革路徑,突出“公正”這一核心價值在重構改革話語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在這一重構過程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是關鍵詞,只有人民參與權力過程,社會公正才是可以期盼的。

  首先,改革要有價值高度。這就是說,改革要以最基本的意識形態或“政治價值觀”為指導,改革的目的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價值理想。近些年思想理論界關於改革的爭論觀點雜陳,難以達成共識。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個重要原因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發展階段,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什麼、社會主義要發展和實現什麼、社會主義與人類文明終極價值追求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等重要理論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論述,致使改革的目標價值模糊化,社會主義“基本價值空置”,難以對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現實提供有效的分析框架和解釋框架,“概念工具”極為貧乏。

  其次,改革要注重制度安排。在釐清社會主義價值內涵的基礎上,改革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按照社會主義的價值要求著力推進制度改革,使“價值理想”與“制度運行”相適應,防止“制度空轉”,提高制度效率,使制度運行逐步接近乃至符合社會主義的價值理念。

  也就是說要以“公正制度”為基本制度安排構建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真正實現人民民主,實現社會主義制度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實現人民在“權力結構”中的主體地位,並通過制度安排完成中國社會的“結構性改革”,從根本上防止權力落入“既得利益者”手中,為中國社會的現代性、為中華民族的長治久安提供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2013年04月11日21:55 來源:中國民商 作者:魏群 李秀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