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城鎮化渴求智慧化頂層設計

http://www.CRNTT.com   2013-04-27 08:40:19  


  中評社北京4月27日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公開透露,目前正在抓緊編制城鎮化規劃。這預示“新型城鎮化”戰略即將從幕後走向前台。

  上海證券報發表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李宇嘉文章表示,新型城鎮化在規劃實施上還面臨成串的問題,特別是規避“穿新鞋走老路”的頑疾,即地方政府借城市戶口來圈地、發展房地產和上投資項目。從近期“國五條”在各地的落實情況看,地方政府依舊抱著對土地財政、項目投資、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的貪戀。而中國的資源和環境、民生和社會已經到了“傷不起”的境地。新型城鎮化涉及土地和戶籍制度、央地關係、財稅制度等體制性改革,本質上是改革問題而非增長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規劃實施的效率亟待智慧的頂層設計來支撐。若新一屆政府做好頂層設計,制定好遊戲規則,則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就已成功了一半。

  文章認為,目前來看,頂層設計還有幾個問題需要破解或釐清:

  其一,關鍵問題是戶籍還是土地。傳統城鎮化路徑下農民工無法通過戶籍實現市民化和享受應有的社會保障,這是造成“偽城鎮化”的根源,很多人認為首要的是跨越戶籍障礙。近年來,國家在放鬆戶籍限制上也出台了一些措施,但戶籍制度改革解決的只是社保和就業問題。只有集體土地平等地進入土地市場,農民工才能享受市場化帶來的溢價收益,才能破解社保和就業的成本難題。土地制度改革先行有更深的含義,集體土地能否市場化是農民是否意願參與城鎮化的標誌,也是決定城鎮化實施效率的標誌。再進一步,集體土地如能市場化,將打破土地國有化徵收條件下地方政府濫用廉價要素的負面激勵,破解地方政府對房地產和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的依賴。

  其二,尊重國際規律還是迎合中國特色。為了規避傳統城市化的弊端,現在有一種全面否定了傳統城市化路徑的傾向,要求尊重國際城市化規律,即尊重人口的自由遷徙權,認識到城鎮化是工業化、產業升級的結果而非工具。筆者認為,正視中國城鎮化的特色,一方面是要肯定30年來中國城市化路徑是以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的必然結果,農民工和土地廉價征用具有必然性;另一方面,在等級化城(市)鎮管理體制下資源配置的非市場化,使得地方資金來源和公共服務供給深度依賴土地財政,長期風險突出。或許,將國際城市化規律對於城市化效率的決定契入到新型城鎮化規劃實施的每一步,能將改推進革與回避制度慣性結合起來。例如,可推廣河南“人地流動掛鈎”的模式,既尊重了人口自由遷徙的規律,又承認了土地依賴的現狀;再如,先解決已在城市工作生活多年的非戶籍農民工家庭市民化問題,這在財力上和阻力上難度也較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