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養老金體系改革如何避免錯誤

http://www.CRNTT.com   2012-06-07 08:05:32  


  中評社北京6月7日訊/任何養老金體系都有數個共同目標,即便為實現這一目標所採取的方式各異。各國力求創建一個可持續的、高效、公平的養老金體系。財經網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胡一帆文章表示,中國能夠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完善自身的養老金體系,或避免其他國家已經犯過的類似錯誤。

  1.平衡公共和私有部門體系以減輕政府負擔,與此同時維護社會保障體系

  文章稱,中國從關注國際案例中汲取的一個重要經驗是,在養老金體系內實現公共和私有體系穩固均衡的重要性。理論上來說,養老金體系私有化程度要非常充分以使政府在通過人口轉變和財政體系震蕩維持養老金體系可持續性方面不會面臨嚴重困難。此外必須在有針對個人的激勵措施以使其為退休積極儲蓄的同時仍有一個強有力的保障網絡。適當的私有化程度可能會形成良性競爭,提高該體系的效率。為使用支柱體系的框架,較為理想的是,成功的養老金體系擁有強大的支柱0(最低生存養老金),其由政府出資;以及1a和1b的組合(強制公共/私有養老金),在未使政府資源面臨過高壓力的情況下,提供強大的保障網絡。

  過於強大的公共體系比如希臘,不僅會導致政府供養退休人員的負擔過於沉重,也會消除個人供款並規劃自身退休生活的積極性。相比之下,私有化程度過高的體系比如智利,未提供足夠的保障網絡,導致很多退休人員在年老時無法供養自己。在考慮私有化程度問題時,中國尤其要吸取智利的經驗經驗;在發現私有化程度過高導致保障網絡漏掉了很多人之後,2008年智利又一次進行養老金改革,以增強相當於支柱0,即維持最低生活標準的基礎鞏固養老金。

  鑒於中國的社會經濟屬性,對中國而言,公共和私有二者的均衡特別棘手,也特別重要。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人均GDP位於世界中等行列,獨生子女政策使出生率驟然下降,導致人口迅速老齡化。因此公共部門無法在一種體系中支持太多,使得養老金的支付覆蓋面廣而收益金又多。為解決這些問題,收入差距較高以及通脹壓力導致銀行儲蓄負利率趨勢持續,意味著儘管儲蓄習慣特征明顯,但無法負擔舒適退休生活的年長者人數估計仍居高不下。不能為大眾提供令人滿意的保障網絡對國家穩定有災難性的影響。在當前狀況下,中國的養老金體系並未提供足夠的覆蓋面和收益金,已經面臨可持續性的問題。

  中國將從其養老金體系私有化程度不斷提升中獲益,以降低未來數年政府的負擔。任何急劇性私有化會使太過於冒險,以至於無法實現宏大的養老金體系全面改革。通過遵循智利的前例,設定基金限制、強制採取保守投資策略從而減少風險、通過激勵個人從一個體系轉向另一個體系的方式,中國能夠對改革加以控制。中國也能夠遵循瑞典的模式,由政府為該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但把絕大部分供款負擔留給個人和企業。私有化程度不斷提升的進一步挑戰是,為管理養老金儲蓄建立牢固的基礎設施,包括尋找聲譽卓著和有資質的私有投資基金,並制定充分的監管措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