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復甦更需依靠市場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13-05-20 08:25:53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訊/“要實現今年發展的預期目標,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還必須依靠市場機制。”在經濟復甦乏力、海外紛紛降息刺激之際,李克強總理的講話,點明了當前的經濟運行態勢,明確了調控的著力方向。

  證券時報發表記者陸星兆評論文章表示,必須意識到,當前中國面臨的產能過剩、債務問題,與傳統調控思路有莫大關係。過去,在經濟潛力未充分挖掘情況下,以政府主導投資刺激社會供需的模式總體利大於弊,保持了社會經濟的穩定。但近年隨著人口、全球化等紅利效應遞減,外需長期不振,擴張性刺激政策反而加劇了產能過剩,加重了債務負擔,增大了貨幣存量。當前,依靠政府主導和政策拉動來刺激增長,不僅難以為繼,甚至還會產生新的矛盾和風險。

  文章分析,去產能、穩杠杆、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中國經濟三大主題,而它們都離不開政府和市場的有機互動。哪些事可為,哪些不可為,要各方統一思想達成共識:

  首先須擺脫刺激依賴症,抑制各級政府的投資衝動。毋庸置疑,經濟調整是痛苦的。在市場再平衡過程中,人為拖延和阻礙無助於解決問題,只會累積並加劇矛盾,並讓更多社會資源被重複消耗在低效率領域。而市場機制是能夠調整一般性經濟波動的,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本身對經濟運行的自動調節作用。當前,關鍵是要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其次,市場自我調整,並不意味著政府不作為。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不少“小而不倒”的劣質企業長期存在,歸根到底是地方利益作祟。各級政府切不可以市場機制調節為借口,撒手不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