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淡定對待經濟增速放緩

http://www.CRNTT.com   2013-05-21 08:46:37  


 
  第四,原有的增長結構模式和速度難以為繼續。對於中國經濟速度的下行,有些人開出藥方要繼續採取刺激政策,比如擴大投資、降低存款準備金和利率,覺得這樣經濟增長可以回到8%以上的軌道,這可能是錯判了形勢。

  一方面,繼續擴張投資問題嚴重。2008年中國投資占當年GDP的55%,2000年只有33%,2010和2011年分別占69.32%和65.96%,2012年達到72.15%,繼續擴大投資不可持續。投資擴張也導致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企業成本增加,產能嚴重過剩,工業品價格持續下降,企業利潤預期下降。不僅如此,產能過度擴張,也導致環境污染嚴重,空氣質量下降,健康成本提高,生活質量下降。產能過剩和過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資源承載能力下降,石油、有色、鋼鐵工業的對外依賴度快速上升,經濟的技術水平長期處於低水平狀態。

  另一方面,消費、淨出口的作用正逐漸弱化,預示經濟增速必然下行。2008年以來投資占當年GDP的比重增加了17個百分點,而消費只增加了4個百分點,淨出口下降了4個百分點,淨出口對2008-2012年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為負。2012年比2008年,社會商品零售增長83.15%,而投資增長116.8%,貿易順差增長負30.23%,名義經濟增長65.36%。這四組數據極不協調。

  把投資、消費、淨出口三項數據相加作為當年GDP,結論更令我們吃驚:2008年以來,消費、淨出口占GDP的比重沒有提高,反而分別下降2個和4個百分點,投資卻提高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消費和淨出口對邊際經濟增長的貢獻下降,經濟增長只剩下“一駕馬車”。消費和淨出口對經濟增長沒有邊際貢獻,甚至為負,已經得到數據的印證。家用電器消費品銷售量的下降是明證,而淨出口貢獻下降也很明顯。

  當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邊際增長完全依賴投資,必然會因為投資過度擴張而導致產能過剩等關聯問題。當“三駕馬車”都缺乏動力時,經濟增速下滑和結構調整就成為必然。

  從上述因素分析來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將持續下去,市場可能會悲觀起來,其脆弱性將會在股市和其他金融資產的投資上得以體現。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影響經濟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

  首先,目前經濟增速下降可能是短期因素所致。有看法認為,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是黨政班子換屆,短期難以做出新的投資決策。換屆到位後,情況可能大變。這意味著第二季度後才能真正斷定經濟形勢是否真的壓力那麼大。

  其次,保持經濟高增長的潛力依然存在。2013年各省市的經濟增長指標遠超中央安排,只有上海、北京、浙江、廣東、河北、山東、遼寧等省市的經濟速度在7.5%-9%,其餘省區市在10%-14%,而且,這是省級計劃,地、市縣往往比省級安排更高。

  此外,有可能出現第四增長極。從區域來說,過去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通過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帶動經濟的三次飛躍,未來可能出現第四次飛躍,就是以內陸沿邊開放和中西部崛起為支撐點的經濟增長,這些省區的面積很大,帶動經濟增長的潛力巨大。

  再次,城鎮化帶動經濟增長的潛力巨大。過去的30多年,中國經濟增長和居民福利水平有了全面提高,其中城鎮居民更為明顯,城鎮人均經濟規模遠遠超過農村。僅僅就沿海開放城市的市區與縣以下的人均經濟規模比較,目前也相差4倍。2010年全國人均GDP水平與沿海開放城市人均相差3倍多。假設2020年全國人均名義GDP的規模達到2007年的沿海開放城市水平,如果那時人口按照14億計算,中國名義GDP就可以達到108萬億元,是2010年規模的2.5倍。可見,通過城鎮化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極大。

  過去的30年,中國城鎮人口增長288.39%,名義經濟增長達到109.06倍,人口每增長1%,名義經濟增長37.81%。分階段看,城鎮化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有所波動。1978-1988年、1988-1998年和1998-2008年,城鎮人口每增長1%,經濟分別增長4.7%、10.2%和5.9%(2000-2010年為6.6%),2000-2010年人口城鎮化比重每提高1%,名義經濟增長則達到22%,以前更高。這也表明,以城鎮化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大有可為。

  可見,我們沒有必要過分擔心經濟增長速度,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我們依然按照上述思路來保障經濟增長,將加劇產能過剩,延緩結構調整,無法適應國際環境變化和要求,產業技術和國際競爭力將嚴重下降。而且,繼續投資和擴張產能,將加快下個危機周期的提前到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