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改革的艱難與危難

http://www.CRNTT.com   2013-05-31 09:39:02  


 
  滑入陷阱的風險。中國當前正在集中精力試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際上,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個偽命題,一個國家發展停滯、矛盾叢生、治理腐敗等亂象,歸根到底不是因為“中等收入”造成的,而仍然是由於政府治理舉措的乏術。錯誤的改革本身就是陷阱,如日本當年的貨幣改革舉措就使得它陷入了長時期的失落。

  韓國和台灣地區是少數能夠躍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地方,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所謂民主化改革都在經濟社會有相當程度的發達之後,而拉美國家等眾多踏入陷阱的國家則在經濟尚未成熟時便提前摘下了民主化改革的果子。可見,改革時機、力度、方向的拿捏不准,就可能使國家滑入長期不振的陷阱。

  凸顯危難,並非是要危言聳聽,更不是要否定改革攻堅克難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而是提醒人們必須為更深入的改革做好更充分的準備。比如,首先,要能夠面對失敗。一旦改革出現差錯,整個社會仍然能不急不躁,不灰心喪志。其次,要能夠包容改革。對於出現失誤的改革者,社會應該給予足夠的理解和包容,不能因此追究清算。再次,要能同舟共濟。

  不管改革後面臨何種複雜危難局面,全國上下都應該始終團結一致,相忍為國,維護國家的統一。唯有如此,才能保障改革無論成敗,局勢都是可控的,中國還有機會。那麼,試問,當前的中國媒體輿論、意見領袖們已經對此有足夠的討論了嗎?社會大眾又是否已經做好這方面的心理準備?

  客觀上,當代中國改革在與腐敗賽跑、在與時間賽跑,作出這樣的判斷並沒有錯。高層能夠銳意進取、攻堅克難,體現出對國家命運和時代潮流的擔當,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而且,中國改革已經有30多年的探索,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給中國帶來了強盛興旺,改革的方向凝聚了共識,這些是防止風險的有利因素。但改革者仍然應該對改革的危難和艱難一樣做好充分的評估,尤其重要的是要像革命戰爭年代那樣充分發揚民主,善於說服和動員群眾,讓全社會做好充足的準備,為改革營造更加積極穩妥的環境氛圍。

  作者是中國時事評論人、輿情研究工作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