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榮劍:中國的“邊緣革命”

http://www.CRNTT.com   2013-04-24 10:37:51  


榮劍
  中評社北京4月24日訊/此間經濟觀察網日前登載榮劍的文章《中國的“邊緣革命”》,文章說,如何總結中國三十多年來的改革和經濟發展,並展望中國未來的社會轉型,中外學人提出了不少理論、假說或分析模型。他們共同致力於解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真正原因,破解中國制度安排及其變遷的真正秘密,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說,中國究竟“做對了什麼”?羅納德.科斯教授的回答是:“不是中國政府,而是我們稱之為的‘邊緣革命’,將私人企業家和市場的力量帶回中國。”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有關中國改革和中國經濟發展最深刻的洞見。

  從張五常的“縣際競爭”到科斯的“邊緣革命”

  按張五常自己的說法,他於1982年去香港擔任教職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讓他占據了“跟進中國發展的最佳位置”。這個決定是在他的老師科斯教授的鼓勵下做出的。自張五常於1982年發表他石破天驚的論文——《中國會走向資本主義的道路嗎?》之後,沒有哪個世界級的經濟學家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就近持續觀察中國的經濟轉型和發展。

  在科斯看來,張五常把中國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視為“歷史上最為偉大的經濟改革計劃”的論斷,“無疑是正確的”;科斯要說的是,引領中國走向現代市場經濟的一系列事件並非來自有目的的計劃,其結果完全出人意料。科斯回憶,在1982年,當張五常對“中國是否會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這個問題做出肯定回答時,幾乎每個人都表示完全懷疑,即便張五常也對自己的結論表現出審慎的態度,認為“這個轉型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速度之快,遠遠超乎經濟學家們的想象,以致張五常在1986年就不得不對他的觀點做出調整,承認“低估了轉型的速度”。

  那麼,中國急劇的經濟轉型以及隨之而來的高速增長是如何發生的呢?為什麼長期受制於僵化的意識形態的人們,能夠在一夜之間完成向市場經濟(在科斯和張五常的漢譯著作中,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代名詞)的轉變?這些轉變是如何發生的?

  張五常認為,經過30年的就近觀察,他找到了中國經濟轉型和經濟發展的秘密,這就是他說的“縣際競爭”說。張五常坦承,他是在1997年“才驚覺到中國經濟制度的重點是地區之間的激烈競爭,史無前例”。他為此提出“承包合約擴張”的概念來解釋縣際競爭,認為各自負有承包責任的地區成為相互競爭的主體,首當其衝者當屬縣級政權。按張五常的解釋,最大的經濟權力不在省市和村鎮,甚至不在中央,而是在縣裡,因為縣有決定使用土地的權力。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戶與戶之間的競爭,機構與機構之間的競爭,均趕不上以縣為核心的地區之間的競爭。競爭的激烈程度決定著土地使用效率的高低,而土地的有效使用是決定其他要素合理配置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