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微博特色在於網民更可能被操縱

http://www.CRNTT.com   2013-06-06 11:06:22  


 
  現在我們來講微博。與傳統媒體相比,微博既有報紙的性質也有電視的性質,它是全媒體。在微博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辦一份“報紙”,而你的“報紙”影響力的大小將完全取決於讀者的接受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微博是一個徹底民主的同時又是可被操縱性很強的通訊手段。說它是最徹底的民主是因為微博只需寫寥寥幾句話,只要知道怎麼用微博,誰都能寫,寫得好壞也無所謂。說它可操縱性強,是因為微博中的聲音不具有“一人一票”的性質。我在谷歌中曾經搜索“新浪微博粉絲”這幾個字,結果出來的居然是一堆刷粉絲的廣告:這個保證“優質微博粉絲永久不掉”,那個說它“同時承接轉發評論、紅人轉發、投票以及加V認證服務”、“新浪微博粉絲2元1000,17元1萬”等等。只要一個人掌握著大量的金錢或者某種技術,那個人就能通過雇傭水軍把自己的聲音做大,於是就形成了虛假輿論。這裡面可操縱的餘地太大。

  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必須把自己在台面上的和台後的行為作出區隔。在親戚、同事、朋友,以及在不同的公開場合,我們的表現需要與這些場合中大家期待的表現方式相符,否則會給自己和其他人都帶來很大的麻煩。比如,你在一個聚會上碰到一個人不但是話不投機而且人也不怎麼樣。回家後,在家人面前你怎麼罵這小子都沒有關係,但是在聚會中你就必須保持做人的禮貌。如果你在聚會中毫無顧忌地當著大家把該人數落一番,大家就會覺得你很不懂道理。

  前台行為和後台行為的區隔是我們社會文明處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但是在微博的公共空間中前台行為和後台行為的界限不再清晰。微博中的言論是面向社會的,它們本來應該是前台行為。但是微博中許多人並不在自己熟悉的圈子內混,不少人的真實面目我們完全不清楚。這些人因此能在微博中動輒破口大罵,而不怕受到懲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微博公共空間的出現把人類的許多後台行為前台化了,這就是微博語言暴力趨向背後的結構性原因。

  從微博公共空間的這些性質可以推出的結果是:微博平台一方面缺乏現實社會中的禮儀和權威關係的約束,而另一方面卻特別容易在網絡公司、金錢等等的操縱下迅速形成虛假輿論和權威。從一定意義上說,在微博公共空間中,人們的表現會接近於勒龐所描述的“烏合之眾”,他們一方面表現得特別不服從權威,另一方面又在操縱下特別容易對權威產生崇拜甚至盲從。微博中的狂熱之士很像“文革”中的紅衛兵:一方面喊著打倒一切、懷疑一切;另一方面喊著誰敢反對某個權威我們就打倒誰。

  我的初步調查顯示,美國的Twitter與中國的微博至少有如下不同:美國的Twitter一條只能顯示140個英文符號(寫不了幾個字),它的微博評論只能顯示5條,轉發次數最多也只能顯示出“50+”,並且美國的Twitter沒有長微博功能。我不知道Twitter公司作出這些限制是出於什麼考慮。但是一個結果是,在美國,Twitter不能夠替代博客的功能,事實上,美國的許多重大爭論,比如說關於美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爭論,都是在博客空間進行的。

  在中國,微博可以無限制被評論,顯示很精確的轉發數,還帶有長微博功能。這些性質不但使得微博在中國有替代博客的趨勢,而且加大了“水軍”在中國微博中的重要性,使得中國的微博更容易形成強勢意見領袖和網絡紅人,而網民也有了更大的被操縱的危險。美國的Twitter完全沒有取得微博在中國的地位。

  ■ 微博論戰: 多涉及意識形態層面

  弄清楚了微博的性質後,我們把視角轉入另一個面向,即微博中大量出現的各種討論和爭論,其本身具有什麼性質?

  簡單講,除了自然科學知識外,這世界上存在的大多數知識都屬於對錯非常難以講清楚,或者說是屬於沒有簡單意義上的正確與錯誤可言的價值觀、意識形態範疇的東西。既然微博上的許多討論是在意識形態層面上的討論,這些討論就會服從意識形態權力的一些基本特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