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微博特色在於網民更可能被操縱

http://www.CRNTT.com   2013-06-06 11:06:22  


 
  比如,中國當代中學和大學人文教育方向不明。這兩年我們在搞人文教育,核心課程。西方的核心課程背後的動因很簡單:灌輸西方現代社會中占主流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義精神。但是在中國,我們的人文教育到底要教什麼東西?中學和西學之間應該是什麼關係?我們學校和國家的關係應該怎麼定位?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中學和大學人文教育方向十分不明確,因此也很難為建構主流價值觀作出貢獻。打開天窗說亮話,當前中國的大學就其本質來說只不過是學習和模仿當代西方技術的技校而已。

  比如,當前中國的主流媒體在若干重要領域其報道得不到國民的尊重,他們因此也不能在這些領域為主流價值觀的建構作出貢獻。

  這幾個因素和其他因素加在一起,造就了當前中國民眾的主流政治思維特征:反權威、民粹和缺乏基本常識。

  ■ 最簡單的爭論在微博中也無法取得共識

  先前討論的微博的性質和意識形態的性質在民眾的這一思維方式下得到了如下的體現:

  第一,在當前中國的微博中,即使是最為簡單的爭論也幾乎沒有取得共識的可能。因此,微博上一旦產生大論戰,只有自我感覺良好或者心理狀態受外界影響較小的,或者思維相對偏執和頭腦簡單的才能在微博中堅持下來。在我穿著“馬甲”觀察微博期間,就見到了不少退出微博的聲明,而以下摘錄的一個博主在退出微博前發表的聲明頗能說明問題:

  1. 自從玩微博以後,我從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齋讀書人,變成了社會新聞的熱情關注者,並常常對社會事件發言。我現在發現,微博帶給我的快樂遠遠抵償不了給我帶來的痛苦,過分的社會關懷讓自己長期處於憤怒和焦慮之中,寫完一篇社會評論後又容易失眠。

  2. 看來,我不太適合開微博,也不宜於過分關注社會,我自己又特別容易激動,這樣讓自己長期處於一種焦灼騷動之中。還是回到書齋中讀書,回到課堂上教學更適合我的興趣和個性。

  3. 因此,我今天删除了自己最近的部分微博,不想再討論XX這種肮臟事情,XX接受採訪前後矛盾和撒謊的樣子太惡心,XX這類事情不值得投入過多精力,但是,微博上像XX這樣的事情太多了,只要你上微博逛一逛,像XX這樣的人你繞也繞不開。

  我們可以不同意他的具體觀點,但是該博主在退出微博時的心態很具有代表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