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今天中國人為什麼易怒?

http://www.CRNTT.com   2013-07-01 14:57:52  


 
中國式易怒之一:踢一只貓

  當名義上的弱勢個體無法在利益上獲得真正補償(沒有利益補償,所謂道義補償也就不是真的補償)的時候,他/她就不知道該如何維護尊嚴;從而一種踢貓式的遷怒攻擊行為,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如果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總是把經濟發展看作是天然正確的道路,從而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把“利益受損”和“人的受損”等量齊觀的時候,“踢貓效應”自然就會變成一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

  “發展推動著社會”,同時,“發展也壓抑著個體”,這個吊詭的資本體制時代的邏輯就是:如果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並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高速路和景觀化的都市,那麼,另一部分人的尊嚴和價值受到損害,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可是,當這個“尊嚴受損害的一部分人”變得越來越多、利益的差距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們就遇到了憤怒的中國和中國式的憤怒。

  對於朱小北來說,她經歷了兩次“憤怒”:一次是感到自己受到一個超市老板的侮辱的憤怒,一次是感覺到這種侮辱不可能合理解決的憤怒。相對而言,第一次“憤怒”屬於可指導性憤怒,即認為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解決問題,最終消失的憤怒;可怕的是第二次“憤怒”,屬於不可指導性憤怒,即不認為可以在現有秩序和機制內解決問題的憤怒。其特點是,如果老板罵了我,我沒有辦法對抗老板,那就去踢路邊的貓。

  不妨說,中國式憤怒的核心乃是一種“二次憤怒”,這種憤怒具有三個內容:以破壞性為核心的遷怒、反社會性的人格分裂,並最終導致就近攻擊的破壞欲。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社會總是導致第二次憤怒,那麼,這個社會的管理機制就出了大問題。而在中國,這個問題的典型特征是:一方面,總是通過各種行政管理機構和相應法律法規的確立,承諾可以公平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案;另一方面,在實際操作層面上,普通公民卻付不起這種渠道尋求合理性的訴訟成本、政治成本和生活成本。於是,“遷怒”就變成了中國式憤怒的典型症候。

  對於朱小北來說,破壞超市的爆發性,與內心深處的毀滅性欲望合二為一,這正是遷怒的典型特點:過度爆發;而在電影的結尾,朱小北放棄了“同學”這個群體,又隱含了遷怒的另一個特點:積累。

  說到底,與遷怒緊密相連的,乃是“憤怒的積累”:遷怒表示真正的憤怒並沒有化解,而是不斷積累,也不斷演繹,最終泛濫為一種廣泛的社會性憤怒,從而令憤怒總是不斷地發生,而憤怒的原因,卻越來越說不清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