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鐘偉:對中國經濟要有強烈危機感(下)

http://www.CRNTT.com   2013-07-03 08:28:20  


 
  恐怕最重要的是國人需要靜心思考,建立一個理性的養老觀和生死觀。

  所謂理性的養老觀,也就是養老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政府的事情。大多數OECD國家的養老金總資產構成中,企業年金占五成,商業壽險占三成,餘下的才是政府提供的基本養老。而在中國,目前的養老總資產中,政府占九成,其餘的僅占一成。國民養老幾乎完全依賴政府提供的基本養老,第二、三支柱形同虛設。只要這種局面維持下去,就不可能形成理性的可持續的養老保障體系。

  醫療保險的情況也類似。大體上一個人臨終前的6個月,將消耗其一生全部醫療開支的五成以上。高齡重病而不能直面死亡的歸宿,是人類固有的缺陷。沒有理性觀念就不太會有良性的社會保障體系。

  然後才是對社保的技術性改善:

  一是堅持統賬結合,以統為主。歷史欠賬用國有資產和國有金融資產的紅利或資產出售所得予以補充。

  二是堅持虛實結合,逐步做實個人賬戶。目前公職養老賬戶為空賬,從江蘇、遼寧、山東的試點情況看,職工個人賬戶的空賬率約在85%。對公職人員的養老統賬,建議根據職位年限等做成逐年積累的空賬,一旦公職人員轉入企業或進入離退休,則以財政資金將空賬做實;同樣,城鎮職工一旦加入公職,其養老賬戶也可由實轉空,記賬積累。使不同養老體系之間能分段積累,空實轉換,增強可攜帶性,這也有利於打破公職人員的終生雇用的鐵飯碗。

  三是適當調整企業和個人的養老繳存比例,建議調整方式為調降企業、調升個人。適時提高退休年齡,至少在目前可嘗試將男女職工退休年齡一致化,以及退休返聘制度普遍化,以延長養老金存繳期限。

  四是重新審視不同群體基本養老的支付水平,擴大養老覆蓋面意味著基本養老水平只能是兜底作用。目前公職和職工養老金似乎存在偏高傾向,甚至有在崗和離退休人員工資倒掛現象;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基本養老則偏低。

  五是對企業年金和壽險的稅收處理方式,現在僅有遞延稅,也制約了第二、第三支柱的發展。

  六是建議財政部可否考慮發行通脹抵禦型國債,此類國債的收益率為當年的CPI漲幅,供社保基金、企業年金或居民投資。總體而言,中國在養老和醫療體系的建設方面還任重道遠。

  除了以上六大問題之外,在收入分配領域、區域管理等多方面,都存在相當缺失。哪怕按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基尼系數,中國也持續是全球收入分配最為失衡的經濟體,經濟增長的蛋糕難以在政府、企業和住戶部門之間進行合理分配。生態環保等需要跨省的區域管理,則舉步維艱。有人戲稱,省與省之間的政策協調,難度超過了囯與囯之間。

  這些經濟體制問題都不是最為令人不安的,經濟體制問題存在著卻一直無實質性改善或改革,才最令人不安。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尚未完成社會、政治和經濟三重轉型,中國經濟體制恐怕尚處於大廈未成階段,而不是處於大成之後的修修補補階段。經濟的下半身已經走得較遠,社會政治的上半身能否跟上?如果上半身不能加速向前,那麼下半身就將被迫回縮,否則就將跌倒。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我們需要有更濃重和強烈的危機感。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