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體制的“利己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13-07-05 09:31:40  


  中評社北京7月5日訊/廣州《南風窗》雜誌日前登載石勇的文章《體制的“利己主義”》表示,消除當下中國超越體制的“利己主義”中的一些破壞性因素,已經很迫切。

  出什麼事都說是“體制問題”,固然有些簡單化,但今天再也無法低估“體制”中的某些破壞性因素對建構一個秩序良好的公平社會的殺傷力。

  “既得利益集團”是寄生於體制下的,這是常識。

  在北京,針對大學生的招聘最近出現這種現象:一份起薪6000元的工作,與起薪不足3000元但解決北京市戶口的工作,可以打個平手。在戶籍制度對權利——福利的不平等分配下,一個戶口可以等同於市場上每月3000元的報酬。當體制的因素參與到市場選擇時,市場的吸引力要打3000元的折扣。

  中國的“就業難”和“招工難”早就並存了多年。這一結構性怪象正是市場被體制擠壓的折射。做公務員,進入具有“半體制”色彩的壟斷國企,是無數人職業選擇的蝕骨渴望。民企則越來越缺乏吸引力,很多中小工廠甚至很難招到人。體制,在這個充滿風險的時代已然是一種招魂機制,是安全感的一個母體。

  相應地,中國被導入這個方向:不創造財富,或依靠權力背景攫取利潤的部門具有超強的利益回報能力,而創造財富的部門則在風險、成本和回報上極不對稱。30多年的市場化之路陷入重新給體製造魅的尷尬局面。

  在國民福利的分配上,體制維持著對“自己人”的特殊照顧。無論是在醫療、養老還是在其它的一些福利上,不公平都非常明顯。體制內外的身份差別,製造了“我們——他們”的社會裂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